[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非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6034.6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韦斌;张曙;陈成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金岛塑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13/06;C08K9/10;C08K3/22;C08K3/32;C08K5/053;C08K5/349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533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膨胀 阻燃 聚丙烯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阻燃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非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材料。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作为通用大品种塑料,具有质量轻、易于加工成型、耐热性好、耐化学腐蚀性好、力学性能优良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行业。但由于自身结构的原因,聚丙烯阻燃性能比较差,导致其应用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对聚丙烯进行阻燃改性,以进一步扩大其适用领域。
目前对聚丙烯进行阻燃改性主要是通过引入添加型阻燃剂,通过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达到阻燃目的。用于聚丙烯的阻燃剂主要有卤系阻燃剂和无卤阻燃剂两大类。因为卤系阻燃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无卤阻燃剂成为制备阻燃PP的潮流。在无卤阻燃剂中,膨胀性阻燃剂比其他阻燃剂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因此成为制备无卤阻燃PP材料的首选。
膨胀型阻燃剂是一类绿色的新型阻燃剂,主要由酸源、炭源以及气源三种组分组成,其中酸源受热释放无机酸,催化炭源成炭,而气源则在燃烧过程中提供不燃气,为炭层膨胀提供动力同时稀释可燃气体。含此阻燃剂的聚丙烯受热燃烧时,表面能生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此炭层在凝聚相能起到隔热、隔氧、抑烟和防止熔滴的作用从而起到好的阻燃效果。
尽管膨胀型阻燃剂用于阻燃聚烯烃材料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添加量大、酸源易吸潮以及分散性差等问题。所以目前膨胀型阻燃剂获得良好阻燃效果往往以牺牲力学性能和耐水性为代价,因而限制了其在很多要求比较高的领域的应用。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效率,降低阻燃剂用量,从而改善阻燃聚丙烯的综合性能是目前膨胀型阻燃剂在聚烯烃中应用的开发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阻燃体系的成炭速度和炭化率来提高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效率,减少阻燃剂添加量,降低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损伤,提供一种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都保持在较好水平的无卤阻燃聚丙烯材料。
一种高效非卤膨胀型阻燃聚丙烯材料为共混物,该共混物的组分包括PP树脂、膨胀型阻燃剂、成炭催化剂、抗氧剂、偶联剂;该共混物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为:PP树脂72~85﹪,膨胀型阻燃剂12~23﹪,成炭催化剂0.5~3﹪,抗氧剂0.5~1﹪,偶联剂0.5~2﹪;
所述的膨胀型阻燃剂由酸源、炭源和气源三种组份按照质量比(2~5):(0.5~1):(0~1.5)混合而成;
所述的酸源为聚磷酸铵(APP)、密胺树脂包覆的聚磷酸铵(MAPP)、聚磷酸三聚氰胺(MPP)、次磷酸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炭源为季戊四醇(PER)、三嗪聚合物、热塑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三嗪聚合物为含有三嗪环的聚合物,为现有成熟产品;当炭源为三嗪聚合物时可以不加入气源,三嗪聚合物同时起到成炭和发泡作用;
所述的气源为三聚氰胺(MA);
所述的成炭催化剂为由炭源包覆的固体超强酸,其中固体超强酸为SO42-/TiO2、SO42-/Fe2O3、SO42-/ZrO2、SO42-/TiO2/Fe2O3、SO42-/Fe2O3/ZrO2、SO42-/TiO2/ZrO2或SO42-/TiO2/Fe2O3/ZrO2,炭源包覆量为固体超强酸的5~20wt﹪;
所述的抗氧剂为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季戊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异丙基三(二辛基磷酰基)钛酸酯(NSZ-20)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金岛塑化有限公司,未经慈溪金岛塑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