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组测试用线束连接板及线束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36007.9 | 申请日: | 2013-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3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常艳琴;温灿国;许宁;轩慧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 地址: | 2132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测试 用线束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测试用线束连接板及线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市场对于锂电池需求的持续升温,锂电池需求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单体电池符合安全和性能标准,并不意味着成组后的性能和安全性就有保证,随着锂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对于锂电池的应用标准也不尽相同,为保证电池成组后的产品质量,提高电池使用寿命,按照使用要求进行电池成组测试,确保单体电池在成组后产品质量能够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成组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工艺装备十分落后,测试效率低下,由于工艺装备及测试设备的匹配性差导致电池测试过程中出现二次伤害现象。伴随着成组测试要求及内容的不断丰富,如何提高测试效率,避免电池测试过程中的二次伤害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测试用线束连接板及线束连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电池成组测试效率低、容易出现二次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电池组测试用线束连接板,该线束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排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设置且用于与各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的装配位,所述装配位的外围设有主走线槽,主走线槽的槽壁上设有与各装配位的单体电池极柱位置对应的支走线槽。
所述单体电池极柱位置设于装配位的左右两端。
所述主走线槽的宽度沿走线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支走线槽的相应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是设于支走线槽两侧用于线箍卡装的固定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组测试用线束连接装置,包括线束连接板和铺设于线束连接板上的线束,所述线束连接板上设有至少一排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设置且与各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的装配位,所述装配位的外围设有主走线槽,主走线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各装配位的单体电池极柱位置对应的支走线槽;所述线束中的线缆设有铺设于主走线槽的出线端和铺设于支走线槽的极柱接线端,所述极柱接线端上柔性连接有用于与相应单体电池的极柱固定连接的导电片,所述出线端用于连接电连接器。
所述单体电池极柱位置设于装配位的左右两端。
所述主走线槽的宽度沿走线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支走线槽的相应位置设有用于固定线缆的固定结构。
所述固定结构是设于支走线槽两侧用于线箍卡装的固定孔。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线束连接装置上根据线束连接方式规划出相应的走线槽,在线槽中铺设线缆,并将导电片与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的极柱位置对应摆放,线缆与对应导电片柔性连接,操作人员进行电池组测试时,只需要通过螺栓的紧固,将导电片与相应电池极柱固定在一起即可,无需每次测试前都进行接线,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束连接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图2是采用本发明线束连接装置进行电池组测试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线束连接装置实施例:
本发明的线束连接装置包括线束连接板和铺设于线束连接板上的线束,线束连接板包括至少一排沿前后方向间隔并列设置且与各单体电池一一对应的装配位,装配位的外围设有主走线槽,主走线槽的槽壁上开设有与各装配位的单体电池极柱位置对应的支走线槽;线束中的线缆设有铺设于主走线槽中的出线端和铺设于支走线槽的极柱接线端,极柱接线端上柔性连接有用于与相应单体电池的极柱固定连接的导电片,出线端用于连接到电连接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连接装置在线束连接板上开设有与各单体电池对应的装配位,并根据线束的连接方式布置对应的主走线槽和支走线槽,主走线槽布置于装配位的外围,支走线槽设于主走线槽的槽壁上,与单体电池极柱位置对应,线束中的线缆以使各单体电池串接的方式布线,各线缆的一端作为极柱连接端连接相应单体电池的极柱后铺设在支走线槽中,另一端作为出线端按照走线方向顺次铺设在主走线槽中,支走线槽的两侧设置有用于线箍卡装的固定孔,用于将线束固定在走线槽中。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线束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方式,如线缆与支走线槽过盈配合的方式等,另外,线束中的线缆也可以采用图1以外的使电池非串联连接的方式布线,只需要相应的布置支走线槽,使之与连接方式对应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锂电(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60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伸缩式低压钳形电流表
- 下一篇:加速度计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和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