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的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35113.5 | 申请日: | 2013-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3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扶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金飞鞋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22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卷筒 连续 反光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反光片材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反光片材是一种应用于需要反光场合必须材料,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例如免电力灯光照射之户外广告,公路交通反光标志,服装等行业需要反光部位。
目前国内制造反光片方法是用单张式大约50mm×50mm幅面热压方法,因其幅面有限,若需要大幅面的反光面积时,还要经过拼接工序来完成,而且单张式热压生产效率低,每分钟生产0.25平方米,生产成本高;而国外也有一种卷筒装连续式反光片材,但其表面材料用UV光固光型成型反光纹理或折光纹理,UV胶的成本比EVA材料成本高出4倍,而且UV胶成型的反光片材无法进一步与其他介质粘合;例如反光片材做户外广告时要与底材贴合方可适用,而对于现有的UV胶成型反光片无法达到粘合要求,因此急解决一种卷筒装连续式反光片材,并且该反光片材可与其它介质粘合一起使用的新型反光片材,本案由此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的制造方法,利用该方法制作而成的反光片具有与其它介质轻松粘合,且该反光片为卷筒连续式,反光片长度可连续无限卷筒设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的制造方法,按以下步骤制造:
第一步,选材料,选择超透明PET或PVC,厚度0.1mm的卷筒装片材作为底材;
第二步,准备好挤出式流延机,该流延机上设置螺杆料筒,并且在螺杆料筒的前方设置窄缝挤出模头;将EVA原料加入到挤出式流延机内,EVA原料经挤出式流延机加热熔融,通过螺杆料筒送料至窄缝挤出模头内;经窄缝挤出模头的挤压作用,逐渐将EVA淋膜至底材面上,EVA的淋膜量 ≥ 25g/㎡;
第三步,EVA淋膜后的底材通过带有反光细錂镜纹理或其它纹理的冷却钢辊与硅胶夹紧辊对向滚压,此时EVA淋膜层底面与底材粘合,淋膜层另一面与带有反光细錂镜纹理或其它纹理的冷却钢辊暂时贴合冷却固化成型离型后得到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
第四步,切边装置进行切边,成品收卷装置进行成品收卷,卷筒连续式反光片制作而成。
上述第三步中的冷却钢辊为表面包覆镍片内心设置循环冰水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与目前单张式热压反光片材的制造方法对比,本发明方法生产效率提高60%,同时生产成本降低70%;本发明反光片材除了具有显著的强烈反光功能外,还可以轻松与其他底材热滚压粘合使用,应用本发明生产的反光片材或折光片材生产效率高,每分钟生产4平方米,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各大型反光场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是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挤出式流延机、2卷筒装片材、3硅胶夹紧辊、4反光细錂镜纹理、5切边装置、6成品收卷装置、11螺杆料筒、12窄缝挤出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的制造方法,按以下步骤制造:
第一步,选材料,选择超透明PET、厚度0.1mm的卷筒装片材作为底材,为了增强其粘度,必须对PET表面进行电晕预处理;
第二步,准备好挤出式流延机,该流延机用于热熔EVA原料,流延机上端设置螺杆料筒,并且在螺杆料筒的前方设置窄缝挤出模头,用于对热熔后的EVA料进行窄缝均匀挤出;EVA原料加入到挤出式流延机内进行高温热熔后,通过螺杆料筒送料至窄缝挤出模头内;经窄缝挤出模头的均匀挤压作用,逐渐将EVA均匀淋膜至底材面上,并且EVA的淋膜量 ≥ 25g/㎡;
第三步,EVA淋膜后的底材通过带有反光细纹理的冷却钢辊与硅胶夹紧辊对向滚压作用,此时EVA淋膜层底面与底材完全粘合,淋膜层另一面与带有反光细纹理的冷却钢辊暂时贴合冷却固化成型离型后,得到卷筒连续式反光片材;
第四步,切边装置进行切边,成品收卷装置进行成品收卷,卷筒连续式反光片制作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金飞鞋材有限公司,未经晋江金飞鞋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5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