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纳米线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4737.5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6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白飞明;张辉;钟智勇;张怀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4/24 | 分类号: | C23C14/24;C23C14/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性 纳米 阵列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涉及磁性纳米线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尖晶石铁氧体材料具有良好的软磁和旋磁性能,在射频/微波非互易性器件方面存在着不可替代性。但其块材的应用频率较低,而且用铁氧体材料制成的隔离器、环形器体积大,主要是因为需要加偏置磁场以调节工作频率。
铁磁性纳米阵列由于其形状各向异性可以显著提高铁磁共振频率,在射频、微波非互易性器件、噪音抑制器等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目前研究最多的Ni,Fe,NiFe,CoFe纳米线通过电镀的方法生长于氧化铝空洞模板中,但测试表明由于较多的缺陷,甚至空洞,其铁磁共振线宽在2000-5000Oe之间【1】。以NiFe纳米线制作的隔离器实测结果:正向衰减为-0.8dB,而反向衰减仅为-3dB左右,隔离度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器件要求【1】。以上NiFe纳米线可以经过氧化处理进一步制备出NiFe2O4纳米线阵列,但其缺陷密度依然很高。
近年来兴起的1-3维自组装生长的钙钛矿-尖晶石纳米双相薄膜,其特点是磁性尖晶石纳米柱均匀地镶嵌在压电钙钛矿基体中。这种自组装生长的薄膜主要采用脉冲激光溅射生长,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两相都是外延生长的,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其次,由于两相之间的原子尺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界面损耗;第三,纳米柱受到基片的束缚很小。为了提高磁电耦合效应,目前选用最多的是大磁致伸缩材料CoFe2O4。如BaTiO3-CoFe2O4和PbTiO3-CoFe2O4等。但大的磁致伸缩同时会导致大的铁磁共振线宽,增加了器件的插入损耗,对射频和微波器件并不适用。另外,目前也有BiFeO3-NiFe2O4自组装纳米复合薄膜的报道,主要是利用Bi的易挥发性,降低复合薄膜的制备温度,而且已有报道表明通过施加电场可以引起0.3GHz的铁磁共振频移【2】,但由于BiFeO3和NiFe2O4;两相的晶格失配度超过5%,所以铁磁共振线宽在500-800Oe之间【3】,也不能满足实际器件的需要。
上述参考文献:
[1].R.L.Marson,B.K.Kuanra,et al.Nickel nanowires for planer microwave circuit applications and characterization J.Vac.Sci.Technol.B,25(6):2619-2623(2007)
[2].N.Benatmane,S.P.Crane,F.Zavaliche,et al.Voltage-dependent ferromagnetic resonance in epitaxial multiferroic nanocomposites.Appl Phys Letts,2010,96:082503
[3].S.P.Crane,C.Bihler,M.S.Brandt,et al.Tuning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oelectric BaTiO3-CoFe2O4nanostructures.J.Magn Magn Mater,2009,321:5-9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三维口腔内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固定夹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