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234688.5 | 申请日: | 2013-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6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 发明(设计)人: | 温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徐丽昕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触摸功能的触控装置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一般而言,触控装置由显示模组以及触控面板组成。显示模组为触控装置提供背光,触控面板感测用户的触摸操作。通常情况下,触控面板上的感测电极形成在一基板上,感测电极形成之后,再将形成有感测电极的基板贴附于显示模组上。由于感测电极形成在基板上,基板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形成的触控装置的厚度较厚,且重量较重。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厚度较薄、质量较轻的触控面板。
也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该触控面板的触控装置。
一种触控装置,该触控装置包括一显示模组及一第一偏光片,该第一偏光片邻近该显示模组的出光面设置,该触控装置还包括触控电极用于接收触控操作,该触控电极形成于该偏光片上,该触控电极的材质为金属。
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使用金属材质的触控电极,直接形成在该第一偏光片上,能够减小触控装置的厚度及重量。从而达到了使触控装置1厚度较薄,质量较轻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触控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触控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触控装置沿剖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触控电极设置于第一偏光片的一表面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沿III-III线剖面图。
图6为图4中沿IV-IV线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触控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触控装置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2中触控装置沿剖线II-II的剖面示意图。该触控装置1包括显示模组10、第一偏光片13、第二偏光片14、第一框架50、第二框架70、保护基板80及触控电极90。该第一框架50及该第二框架70用于相互配合以收容该显示模组10,第一偏光片13及该第二偏光片14。其中,该第二框架70为中空的框体结构,该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域自该中空部分显露出来。
该显示模组10包括背光模组11及液晶面板12。该背光模组11、该第二偏光片14、该液晶面板12及该第一偏光片13依次层叠设置于该第一框架50内。即,该第一偏光片13邻近该显示模组10的出光面设置。该背光模组11用于为该液晶面板12提供光线。该触控电极90设置于该第一偏光片13上,用于接收使用者的触控操作。该保护基板80对应该触控电极90设置,用于保护该触控电极90。
该液晶面板12包括第一基板121、第二基板122及夹设于该第一基板121及该第二基板122之间的液晶层123。该第一基板121邻近该第一偏光片13设置,该第二基板122邻近该第二偏光片14设置。
该第一偏光片13包括第一表面131及第二表面132。该第一表面131为邻近该显示模组10的出光面的表面,该第二表面132为与该第一表面131相对的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触控电极90形成在该第一偏光片13的该第一表面131上。
请一并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触控电极90设置在该第一偏光片13上的结构示意图。该触控电极90包括第一感测线91及第二感测线92。该第一感测线91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单元911及多个第一连接线912,该第二感测线92包括多个第二感测单元921及多个第二连接线922。该多个第一连接线912平行于一第一方向D1,并串列多个该第一感测单元911以形成一条第一感测线91。该多个第二连接线922平行于一第二方向D2,并串列多个该第二感测单元921以形成一条第二感测线92。其中,该第一方向D1与该第二方向D2相交,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方向D1可为Y轴方向,则该第二方向可为X轴方向。每条第一感测线91的端部及每条第二感测线92的端部分别通过一第一迹线93及一第二迹线94与外部驱动芯片(图未示)相连,以接收驱动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感测单元911及该第二感测单元921大致为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携带式脉冲闪烁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LED机床工作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