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34651.2 | 申请日: | 2013-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肖平西;王仁坤;宋胜武;杨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D13/00 | 分类号: | E21D1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洞室群 布置 方法 | ||
1.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首先确定主洞室位置,然后确定主洞室轴线方位,再确定主洞室之间的岩柱厚度,最后确定主洞室洞形,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主洞室洞形时,根据功能将主洞室分为地下主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三类,地下主厂房和主变室的洞形采用采用圆拱直墙形或卵形,尾水调压室采用圆筒形或长廊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主洞室位置时,若施工地为河流峡谷地段,将谷坡至山体以内的河岸地应力划分为河谷地应力区、远离河谷地貌的原始地应力控制区、上述二者之间的过渡区三部分;河谷地应力区又进一步划分为河床一带的应力集中区和坡面一带的应力松弛区;大型地下洞室群主洞室的位置应避开谷坡应力松弛带和应力集中区,并超过应力分布极不稳定的应力过渡区边缘。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岩石强度应力比为2.0~4.0时,尾水调压室采用圆筒形;当岩石强度应力比小于2.0时,地下主厂房和主变室采用卵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洞室群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圆拱直墙形的地下主厂房和主变室的参数采用以下方式确定:岩石强度应力比为2.0~4.0,圆拱直墙形断面的顶拱矢跨比取1/3.0~1/3.5;岩石强度应力比为4.0~7.0时,圆拱直墙形断面的顶拱矢跨比取1/3.5~1/4.0;岩石强度应力比大于7.0时,圆拱直墙形断面的顶拱矢跨比取1/4.0~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46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