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33657.8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1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丁冬平;徐劲松;邴志光;张铭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W52/52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方荣肖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编码 正交 频分复用 自动增益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od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COFDM)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技术,凭借其高的频谱利用率、高的传输速率和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在无线图像传输领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高清视频无线传输系统中,需要将高质量、高可靠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数据信息快速高效地传输到接收方,而实际传输过程中往往发生杂散电磁波干扰、空间信道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使得接收端所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极低,这将极大增加了接收端的后续信号处理压力,甚至引起后续处理过程中将有用信号作为噪声滤除,这就使得我们必须随着接收机收到的输入信号的强弱自动调整放大器的增益,当输入信号出现强弱变化时,输出信号基本不变。
随着GPRS、CDMA、3G(TD-SCDMA、WCDMA、CDMA2000)、OFDM等无线通信网络的兴起,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以其机动灵活、直观形象、操作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部队单兵作战、公安远程监控取证、电视节目转播、矿井油田安全监控、地下车库超市环境监控、小区环境监控等各个领域,并成为人们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现场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COFDM技术以其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这使得在“高速运动中”和“非视通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实时图像和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近年来,软件无线电发展迅速,全数字接收机是目前器件水平和设计方法下实现无线通信设计的首选方案,而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简称AGC)即自动增益控制,是数字化接收机中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AGC电路在发展之初通常采用模拟方法设计。随着数字处理技术和可编程器件的发展,数字AGC的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与模拟AGC一样,数字AGC其基本功能也是随着接收机收到的输入信号的强弱自动调整放大器的增益,使输入信号强弱变化时,输出信号基本不变。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不同用户通信距离远近不同、信道衰落异等影响,接收信号波动范围很大,异或强电磁干扰情况下,接收信号功率极低,需要采用AGC技术对接收信号进行归一化处理以保证后续数字信号处理的精度。因此数字AGC的实现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AGC电路中主要有输入功率计算模块和增益控制算法模块两大模块组成。AGC电路的实现有前馈、反馈和混合环路等三种方式,前馈AGC收敛速度比反馈AGC要快,但一般不是很稳定。混合AGC可以克服前馈AGC和反馈AGC两者的缺点,尤其是适合在快速衰落信道中,但由于受到成本、体积、功耗和复杂度等的影响,在实际中应用不是很广,而反馈式AGC,系统性能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模拟AGC电路控制精度会受到噪声误差、功率值计算误差和增益调整量计算误差等因素影响,控制精度差。前馈AGC收敛速度虽比反馈AGC要快,但系统性能不是很稳定。混合AGC虽可以克服前馈AGC和反馈AGC两者的缺点,尤其是适合在快速衰落信道中,但由于受到成本、体积、功耗和复杂度等的影响,实际应用很少使用。本发明采用反馈式AGC算法,提供一种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其应用于视频图形阵列(Video Graphics Array,VGA)接口,该VGA接口满足公式ui=g*xi(1),其中,xi为该VGA接口接收的模拟输入信号幅值,ui为该VGA接口输出的模拟输出信号幅值,g为该VGA接口的增益;该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