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盾壳霉菌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2194.3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华;苗翠苹;陈有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61P35/00;A61P31/04;A61P31/10;A01P3/0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拟盾壳 霉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抗肿瘤细胞活性及广谱抗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
背景技术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属于楝科植物,常绿乔木,广泛种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昆虫拒食和杀虫活性、抑制致病真菌和细菌、消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活性。印楝由于其独有的生物特性,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印楝生物农药也成为国际商业性开发的热点之一。我国在印楝的种植和农药开发方面相对较晚,本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云南干热河谷地区和湿热地区,试种获得成功并开始印楝农药的研制和利用。
我们从生长在云南省元江县的印楝植物中分离获得了内生真菌,并研究了其种类组成和抗菌活性的筛选(邵士成,吴少华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 19, 761;邵士成,吴少华等,生物多样性, 2008, 16, 63)。印度研究人员曾经从生长在印度的印楝植物中分离和鉴定了内生真菌 (Rajagopal K et al, Current Science, 2000, 78, 1375; Mahesh B et al, Current Science, 2005, 88, 218; Verma VC et al, Microbial Ecology, 2007, 54, 119)。
拟盾壳霉属(Paraconiothyrium) 隶属于腔孢纲(Coelomycetes)、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球壳孢科(Sphaeropsidaceae),是2004年描述并命名的新属(Verkley G J M et al, Studies in Mycology, 2004, 50, 323),至今该属报道的种只有十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自中国云南省元江县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植物活体中具有抗肿瘤细胞活性和广谱抗菌活性的微生物菌株—拟盾壳霉菌。
本发明所述的拟盾壳霉菌系从中国云南省元江县印楝植物活体中分离获得。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大学,邮政编码:430072。保藏日期为2013年4月10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13142。
本发明所述的拟盾壳霉菌命名为拟盾壳霉菌YM311593(Paraconiothyrium sp. YM311593),现保藏在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可的保藏单位,保藏编号为CCTCC No: M 2013142。
菌株YM311593于室内自然环境中的培养特征:
1、在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培养10天直径4.5cm,2周后直径6cm,边缘整齐,菌丝稀少,紧贴培养基生长,近白色,边缘无色,背面无色。
2、在燕麦琼脂(O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培养10天直径4.5cm,2周后直径7cm,边缘整齐,菌丝稀少,紧贴培养基生长;中心有少许气生菌丝直立,近白色,边缘微黄色,背面无色。
3、在麦芽汁琼脂(MEA)培养基菌落呈圆形,边缘整齐,菌丝较厚,绒状,灰白色,背面褐色,培养10天直径4cm,2周后达到5.5cm。
4、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毡状,培养10天菌落直径4.5cm,菌落较厚,肉色,边缘白色;2周后直径6.5cm,颜色变为灰白色,背面深褐色,中心有辐射状裂痕,菌落边缘的培养基中产生黄绿色分泌物,3周菌落长满整个平板。分生孢子器在3周后产生,深褐色到黑色,分散,埋生或半埋生。
菌株YM311593的显微形态特征:(见图1、图2、图3、图4)
分生孢子器埋生或半埋生,分散,深褐色到黑色,单腔,近球形到坛形,直径0.2-0.55mm,无孔口。分生孢子器壁由4-8层不规则细胞(30-70μm)组成。产孢细胞近圆柱形,具瓶梗。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短圆柱形,两端钝圆或一端稍尖,单细胞,刚产生是透明的,之后变成红褐色,油球有或无,3-5.5×6-9.5 μm。
菌株YM311593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2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配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干法球磨用氧化铝瓷球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