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暗场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31745.4 | 申请日: | 2013-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4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赵军磊;戴云;张雨东;康健;肖飞;梁波;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成金玉;卢纪 |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暗场 自适应 光学 视网膜 成像 | ||
1.一种结构暗场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仪,包括光源,光学系统,结构暗场实现装置,自适应光学装置以及计算机;光源包括信标光源(1)和照明光源(4);光学系统包括准直透镜(2)、第一反射镜(3)、照明物镜(5)、第一分光棱镜(6)、第二分光棱镜(7)、补偿片(8)、光束匹配系统(10)、光束匹配系统(12)、第二反射镜(13)、第三分光棱镜(14)、第三反射镜(16)和成像透镜(17);所述结构暗场实现装置包括环形光阑(20)和圆孔光阑(21),所述圆孔光阑(21)必须置于第三分光棱镜(14)和成像透镜(17)之间;所述自适应光学装置包括波前探测装置(15),波前校正器变形镜(11)及控制装置计算机(19);工作时首先打开半导体信标光源(1),该信标光源(1)经由准直透镜(2)、第一反射镜(3)、第一分光棱镜(6)和第二分光棱镜(7)组成的信标光路照明眼底,从眼底反射的光通过由光束匹配系统(10)、变形反射镜(11)、光束匹配系统(12)、第二反射镜(13)和第三分光棱镜(14)组成的波前探测光路后进入波前探测装置(15);波前探测装置(15)将所探测的信号送至计算机(19)进行波前复原计算和闭环控制计算,得到变形反射镜(11)的控制电压信号;控制电压信号经数模转换和高压放大,驱动变形反射镜(11)校正人眼像差;自适应光学系统闭环校正完毕后,启动照明光源(4);光源(4)发出的光经由照明物镜(5)、环形光阑(20)、第一分光棱镜(6)和第二分光棱镜(7)组成的照明光路形成环形光,通过人眼光学系统照射眼底视网膜;由视网膜直接反射的光依然按照原光路反射,该光束进入由光束匹配系统(10)、变形反射镜(11)、光束匹配系统(12)、第二反射镜(13)、第三分光棱镜(14)、环形光阑(21)、第三反射镜(16)和成像透镜(17)组成的成像光路;由于圆孔光阑(21)的半径与环形光阑(20)的内径相同,因此该光束被圆孔光阑过滤掉,无法参与成像;被视网膜散射回来的光进入成像光路;该光束中的大部分光可以通过圆孔光阑(21)参与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暗场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光阑应置于照明物镜(5)和第一分光棱镜(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暗场自适应光学视网膜成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光阑(20)的位置有另外一种方案;即环形光阑(21)置于第一分光棱镜(6)与第二分光棱镜(7)之间,即为照明光路和信标光路的共光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17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