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超高货车通行的限高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0530.0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科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超高 货车 通行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设施,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止超高货车通行的限高设施。
背景技术 由于交通建设的快速进行,高速公路、铁路等横跨其它公路的现象越来越多。高速公路、铁路等在横跨其它公路时都由桥梁支撑,在这些桥梁前方的其它公路上都设有限高设施,这些限高设施大都设置得粗壮有力,但一旦超高货车撞上这些限高设施时,往往会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不但限高设施要受损,超高货车及货车上的货物也要受损,而有些货物如一些精良设备等价值在上百万甚至更高,一旦受损,损失巨大;而在极端情况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现实中,发生这样的事件也并非罕见。超高货车撞上限高设施大多由司机对自身车辆高度及对限高设施高度估计不足或因疲劳驾驶等注意力无法或不够集中等因素造成的,极少有司机会故意去撞限高设施。现在一些限高设施虽然能有效防止超高货车通行,但当超高货车一旦通过限高设施必会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说明这些限高设施的设置不是很科学,不够人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止超高货车通行的限高设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横跨公路桥梁前方的所述公路上设有两个支架,第一个支架与所述桥梁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个支架与所述桥梁之间的距离;所述支架呈门框状,该支架的左右两根立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公路边的人行道和公路中央隔离带上;所述两根立柱头部之间设有一根横管,该横管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挂架,每个挂架与下方公路上的各车道上下对应,所述挂架呈“凹”字状,该挂架左右两根竖杆头部设有圆圈,该圆圈套在所述横管上;在各挂架之间和靠近立柱头部的横管背侧设有水平状挡块,在各挂架之间的横管底部设有垂直状挡块,在立柱头部内侧和横管底部之间设有垂直状挡块,所述垂直状挡块背面设有磁铁;所述挂架左右两根竖杆上部分别设有横向条柄,该条柄由金属材料制作,该条柄与所述磁铁及水平状挡块相对应;所述挂架底部的横杆上设有一根触杆,该触杆两头设有轴,该轴与所述横杆两头活动连接,该轴套有弹簧;所述横杆上设有传感器,该传感器与所述触杆相对应;所述触杆与所述横杆平行并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触杆和公路地面之间的高度与所述桥梁所限高度相同;所述触杆低于所述条柄、垂直状挡块一米以上;所述挂架竖杆、横杆及触杆设有软垫套;所述挂架上设有限高标志;所述第二个支架的横管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的报警灯和喇叭,各报警灯和喇叭与下方公路上的各车道相对应;所述第二个支架与所述桥梁之间的公路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横向刺孔板,各刺孔板与公路上的各车道相对应,所述刺孔板设有圆孔,该刺孔板与公路路面齐平,每个刺孔板下方分别设有扎胎器,该扎胎器设有底板,该底板上设有扎胎刺,该扎胎刺呈中空的圆锥体状,该扎胎刺顶部、底部设有口子,该扎胎刺与所述刺孔板上的圆孔相对应;所述扎胎器底板设置在电力驱动的分离式液压千斤顶上,该千斤顶设置在撑架上,该撑架固定在地层中;所述撑架下方设有积水沟,该积水沟与下水道管连接;所述公路边的人行道上设有控制箱,该控制箱内设有所述千斤顶的电动油泵,该控制箱内设有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所述传感器、报警灯、喇叭和电动油泵连接,该控制器设有电源线。
所述第一个支架、第二个支架、刺孔板前后方的公路路面上设有减速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有效防止超高货车通行,保证相关桥梁的安全;又能使绝大多数的超高货车与本发明接触时不易或避免受损;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与本发明接触而受损的极个别超高货车的损失程度。本发明的设置更具合理性和人性化;因本发明自动运行,效率更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挂架、触杆、传感器等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刺孔板、扎胎刺、千斤顶等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叙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图中1.刺孔板、2.控制箱、3.报警灯、4.喇叭、5.挂架、6.第二个支架、7.第一个支架、8.减速带、9.水平状挡块、10.垂直状挡块、11.条柄、12.触杆、13.传感器、14.扎胎刺、15.底板、16.千斤顶、17.撑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科,未经陈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05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
- 下一篇:高对比度飞秒激光脉冲产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