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28787.2 | 申请日: | 2013-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兵;胡龙;徐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调蓄 功能 雨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道路集雨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的表面排水是指降落于路表的雨水,在设置横坡、纵坡的道路上流向道路边缘,经雨水口流入雨水井,进入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雨水口亦称雨水收水井,是管道排水系统收集地表水的设施。雨水口通过连接管将雨水排入主干管,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附属构筑物,也是城市道路排水的重要组成部分。雨水口是城市管道排水系统的关键,对路面及区域排水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国内暴雨频繁,很多城市发生了严重的内涝积水,城市的内涝不仅造成了城市交通的瘫痪,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雨水调蓄作为一种滞洪和控制雨水的手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目前,雨水调蓄的主要方式是建立雨水调蓄池,而雨水调蓄池往往占地面积很大,需要有足够的土地面积来容纳调蓄的水量,这在已建的城市中心区很可能是不允许的,且调蓄池的建设往往投资较大,而且后续的运行管理也具有较高的成本。根据国内外调查显示,对于雨水口的调蓄,并未见相关报道。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实现大大提高雨水口的调蓄能力,将超过标准的雨水暂存于雨水口的调蓄设施中,待雨量降低时,可自动流入排水管道中,可应对大面积区域的内涝积水,提高地区的防汛标准,同时还可适用于现有的雨水口进行改造,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大大提高雨水口的调蓄能力,将超过标准的雨水暂存于雨水口的调蓄设施中,待雨量降低时,可自动流入排水管道中,可应对大面积区域的内涝积水,提高地区的防汛标准,同时还可适用于现有的雨水口进行改造,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包括用于将路面雨水导入地下的进水口、用于转输雨水的井身及用于将所述井身内的雨水输出的连接管,所述进水口导通设置在所述井身的上部,所述连接管贯通设置在所述井身下部。其中,所述雨水口还包括用于暂存雨水的雨水调蓄部分,所述雨水调蓄部分至少包括一蓄水筒体,所述蓄水筒体由所述井身内侧周面水平朝外或倾斜朝上贯通设置,且所述蓄水筒体贯通在所述井身内侧周面上的开口端设置在所述连接管的管口上方。
较佳的,所述雨水口还包括一用于设置在人行道侧面的侧石,所述进水口与所述侧石贯通连接,方便形成偏沟式雨水口应用在人行道侧面或道路两侧上。
较佳的,所述雨水调蓄部分包括两个所述蓄水筒体,进一步增强雨水口的调蓄能力。
较佳的,所述蓄水筒体为圆柱形筒体,方便现场施工改进。
本发明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大大提高了雨水口的调蓄能力。通过加设雨水调蓄部分将超过标准的雨水暂存于蓄水筒体中;由于蓄水筒体的开口端为水平或朝下开设在连接管的管口上方,故待雨量降低时,蓄水筒体中暂存的雨水即可自动倒流到井身内,通过连接管流入排水管道中进行输出,可见本发明可应对大面积区域的内涝积水,提高地区的防汛标准。
同时,本发明还可适用于现有的雨水口进行改造,在现有的雨水口的井身内侧周面按照本发明的结构要求向外开凿构筑雨水调蓄部分即可完成施工,实现调蓄功能,且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和成本较低,十分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左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左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一种带调蓄功能的雨水口,包括用于将路面雨水导入地下的进水口1、用于转输雨水的井身2及用于将井身2内的雨水输出的连接管3,进水口1导通设置在井身2的上部,连接管3贯通设置在井身2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87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场景的处理器系统级验证完备性度量方法
- 下一篇:蜜蜂花油洗洁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