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键式换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8006.X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峰;杨华;谭钦;罗旭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70 | 分类号: | H01H13/70;H01H9/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键 换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换档器,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式换档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汽车变速主要通过操纵排档杆来实现;而排档杆不仅占据空间大,而且操作费力;不能适应汽车向数字化、舒适性方向发展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安装空间小、操作省力方便的按键式换档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两个自锁开关和三个互锁开关,所述自锁开关由与点动开关固定连接的自锁键位器构成,所述互锁开关由与点动开关固定连接的互锁键位器构成;各自锁开关以及各互锁开关通过盖板连为一体,各互锁开关通过联锁机构连接;其中:自锁键位器由底座、设在该底座中的弹簧、设在该底座中将该弹簧压紧的滑套、与该滑套固定连接的按钮、固定在底座中的支架、设在该支架上呈L形的自锁片构成,滑套的表面有凸轮槽,自锁片的下端插入该凸轮槽中;互锁键位器由带有窗口的第二底座、设在该第二底座中的弹簧、设在第二底座中将该弹簧压紧的滑套、与该滑套固定连接的按钮、固定在滑套上从窗口伸出的锁钉构成;所述联锁机构由设在各第二底座上呈凹字形的滑片、设在各第二底座上位于该滑片表面的滑锁片、嵌在至少一个第二底座上呈U字形结构的弹簧片构成,滑锁片的底边有至少一个缺口,弹簧片的一端卡在该缺口中;滑锁片上有三个呈倒凹字形的凸轮孔,各锁钉分别伸入对应的凸轮孔中。
各第二底座上镶嵌均有弹簧片,滑锁片的底边有三个缺口,各弹簧片的一端卡在对应的缺口中;各自锁开关以及各互锁开关固定于接线盒中;在按钮的背面固定有LED。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档杆改为了操作键盘,因此可够通过电气控制驱动执行机构来实现汽车变速;彻底克服了安装排档杆需占据驾驶室较大空间的缺陷,具有操作省力方便、便于夜间操作、以及美观现代等优点;不仅如此,由于倒档键与前进档键之间具有互锁功能,因此还能避免因误操作而损坏变速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锁键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4中的A向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凸轮槽曲线展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互锁键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联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滑锁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滑片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联锁机构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联锁机构按下倒档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联锁机构按下空档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联锁机构按下前进档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点动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中:按钮1 盖板2 接线盒3 第二底座4 开关壳5 底座6 滑套7 弹簧8 自锁片9 凸轮槽10 支架11 锁钉12 滑片13 窗口14 滑锁片15 弹簧片16 凸轮孔17 凸轮块18 钩状斜面19 缺口20 V形缺口21 连动杆22 电闸扳23 电极24 复位弹簧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两个自锁开关和三个互锁开关通过盖板2连为一体,所述三个互锁开关通过联锁机构连接;两个自锁开关分别为E键(代表经济模式)和S键(代表动力模式),各自锁开关由自锁键位器、固定在该自锁键位器底部的点动开关构成。三个互锁开关分别为R键(代表倒车模式)、N键(代表空档模式)和D键(代表前进模式),各互锁开关由互锁键位器、固定在该互锁键位器底部的点动开关构成。其中:所述的自锁键位器、互锁键位器、联锁机构、以及点动开关的构成如下:
如图3~6所示,自锁键位器由底座6、设在该底座中的弹簧8、设在底座6中将该弹簧压紧的滑套7、与该滑套固定连接的按钮1、固定在底座6中带有通孔的支架11、上端插在所述通孔中且下端呈L形的自锁片9构成,在该滑套的侧面有凸轮槽10,自锁片9的下端插入该凸轮槽中。当滑套7在底座6中上下滑动时,在凸轮槽10的导向作用下,自锁片9可绕通孔前后摆动(见图4)、自锁片9的下端可沿该凸轮槽按顺时针方向作相对环形运动(见图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80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的发动机罩内面板用铝合金板
- 下一篇:极板称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