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蜡除水工艺及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7849.8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2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市嘉励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0 | 分类号: | B22C5/00;B22C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水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铸造领域,尤其涉及熔模铸造工艺中对蜡模进行脱蜡之后的一种回收蜡除水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蜡模在脱蜡釜中进行脱蜡之后,所熔化的蜡便通过回收管道进行回收,由于脱蜡釜是采用高温高压的蒸汽进行脱蜡,所以必然会有很多水跟蜡混合在一起,所以必须对回收之后的蜡进行除水处理。
传统的除水工艺都是采用180℃左右的高温进行除水,这种高温除水工艺对蜡的性质破坏太大,蜡循环使用3次以上时,回收蜡的品质便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产品精度,产品不良率达20%,修复成本高。同时,采用这种除水工艺的回收蜡除水设备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回收蜡循环使用次数的回收蜡除水工艺。
与此相应,本发明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回收蜡循环使用次数、结构简单的回收蜡除水设备。
就回收蜡除水工艺而言,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法是:回收蜡的除水温度为100-110℃,除水时间为3-5小时。
作为本发明回收蜡除水工艺的优选方案,回收蜡的除水温度为105℃,除水时间为4小时。
采用上述工艺,循环回收蜡的可使用次数提升至10次以上,减少废蜡的产生,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产品精度良品率提升20%。
就回收蜡除水设备而言,本发明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设备包括储蜡腔、内壁、保温层、回收蜡入口管道、可使用蜡出口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位于可使用蜡出口管道的下方,所述内壁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内壁和保温层之间有一层导热油层,所述导热油层内装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通过电加热电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储蜡腔内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电路与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能够根据储蜡腔内回收蜡的温度自动控制电加热管。
采用上述结构的设备,通过电加热管对导热油层进行加热,并通过温度控制器将回收蜡的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保证回收蜡的性质不被破坏,提高循环使用次数。
作为本发明回收蜡除水设备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蜡腔内装有过滤装置。
作为本发明回收蜡除水设备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装置为三级过滤。
通过上述改进方案,能够在对回收蜡进行除水的同时,还能将一些杂质进行过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回收蜡除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回收蜡除水工艺,将回收蜡的除水温度控制在105℃左右,除水时间为4小时。
图1示出了本发明回收蜡除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收蜡除水设备包括储蜡腔12、内壁6、保温层8、回收蜡入口管道5、可使用蜡出口管道2和排水管道1,所述排水管道1位于可使用蜡出口管道2的下方,所述内壁6采用不锈钢制成,所述内壁6和保温层8之间有一层导热油层7,所述导热油层7内装有电加热管9,所述电加热管9通过电加热电路3与温度控制器11相连,所述储蜡腔12内装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温度传感器13通过温度传感电路4与温度控制器11相连,所述温度控制器11能够根据储蜡腔12内回收蜡的温度自动控制电加热管9,所述储蜡腔12内还装有过滤装置10,所述过滤装置10为三级过滤,其中第一级101为40目,第二级102为80目,第三级103为120目。
上述回收蜡除水设备的工作过程为:回收蜡从回收蜡入口管道5流入储蜡腔12,然后设定温度控制器11的温度为105℃,并开启电加热管9对导热油层7进行加热,热量通过不锈钢内壁6将储蜡腔12内的蜡进行熔化,储蜡腔12内的温度感应器13将回收蜡的温度通过温度感应电路4传导至温度控制器11,当储蜡腔12内蜡的温度达到105℃时,温度控制器11自动对电加热管9进行断电,将回收蜡的温度始终控制在105℃左右,整个除水时间大约为4小时。除水完成后,蜡和水通过过滤装置10分别从可使用蜡出口管道2和排水管道1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市嘉励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未经衡阳市嘉励运动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