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阀门流量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5314.7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元彩;孙宇;李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凌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 | 分类号: | F16K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阀门 流量 液压 限位 自控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新型阀门流量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涉及一种闸门内部流体流量的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属于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利用液压技术,通过对阀门的开关缝隙进行精确限位调节的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阀门流量控制调节的精确度。
背景技术
阀门主要用在发电、钢铁、石油、化工、自来水等行业,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要求阀门实现无人化值守,现有的阀门控制技术,主要是采用电动执行机构限位器来切断电动机控制电路,达到开关和闭合的目的,这种控制方法只能控制阀门的全开全闭,不能对阀门开度的精度进行控制,且限位器的机械触点很容易造成失灵,若扭矩超限更会引起阀门及其设备的损坏,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发明一种新型阀门流量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提供了一种可以进行远程控制,利用液压技术,通过对阀门的开关缝隙进行精确限位调节的装置,能够有效提高阀门流量控制调节的精确度。
本发明一种新型阀门流量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新型阀门流量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由液压限位调节装置和动力控制装置组成,液压限位调节装置由距离测量传感器、定位连接轴、限位测量槽、主体支撑架、阀门筒壁、底部控制盘、中心密封通道、限位密封垫、限位顶门、液压动力筒和液压支撑杆组成,阀门筒壁置于主体支撑架上,距离测量传感器均匀分布置于阀门筒壁内侧,底部控制盘位于阀门筒壁中部,且置于主体支撑架上,限位密封垫环置于限位顶门上,限位测量槽置于限位顶门上,且和距离测量传感器对应放置,三个液压支撑杆一端通过定位连接轴分别置于限位顶门上,三个液压支撑杆另一端分别对应套接于三个液压动力筒一端内,三个液压动力筒另一端相连通,且均匀分布置于底部控制盘上,中心密封通道置于底部控制盘上,且和三个液压动力筒另一端相连通,动力控制装置由液压油管、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液压动力油箱、控制器、数据传输线、网络数据传输接口和信号处理器组成,液压动力油箱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且通过液压油管和中心密封通道相连接,数据分析处理装置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控制器相连接,且分别置于主体支撑架上,控制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液压动力油箱相连接,信号处理器和网络数据传输接口分别通过数据传输线和数据分析处理装置相连接,且分别置于主体支撑架上,信号处理器通过数据传输线和距离测量传感器相连接。
使用时,首先将数据分析处理装置通过网络数据传输接口和物联网控制终端相连接,当需要对阀门内的流量进行限位控制的时候,物联网控制终端将指令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数据分析处理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动力油箱启动,液压油通过液压油管进入底部控制盘上的中心密封通道内,然后均匀进入三个液压动力筒内,液压动力筒内的液压支撑杆在液压油的推动下,慢慢伸长,通过定位连接轴推动限位顶门移动,当限位顶门移动到和阀门筒壁紧密接触时候,限位顶门通过限位密封垫和阀门筒壁密封,阀门达到闭合状态,此时距离测量传感器测量分别测量对应限位测量槽的距离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线传输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数据处理后,通过数据传输线传输给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数据分析处理装置经过事先设定的运行程序,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动力油箱停止工作,当需要对阀门的开度进行限位调节时候,距离测量传感器测量分别测量对应限位测量槽的实时距离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数据传输线传输给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将数据处理后,通过数据传输线传输给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数据分析处理装置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装置经过事先设定的运行程序,通过控制器控制液压动力油箱的输送液压油的数量,进而改变液压动力筒内的液压支撑杆在液压油的推动的位移距离,从而使限位顶门和阀门筒壁之间形成缝隙不断改变,达到利用液压技术,通过对阀门的开关缝隙进行精确限位调节,有效提高阀门流量控制调节精确度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三、利用液压技术,通过对阀门的开关缝隙进行精确限位调节,能够有效提高阀门流量控制调节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阀门流量液压限位自控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凌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凌特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53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