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雕刻凹印油墨及制备方法和安全制品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4850.5 | 申请日: | 2013-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1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荣;吕建英;高瑞;刘义龙;麻宝成;武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50 | 分类号: | C09D11/50;C09D11/105;C09D1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雕刻 印油 制备 方法 安全 制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雕刻凹印油墨及制备方法和安全制品,属于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雕刻凹版印刷技术由于其独特的版纹结构,突出的凹印手感,而被用于高端制品的印刷,尤其是钞券和特种票证等具有防伪功效的安全制品的印刷所采用。近年来,为提高安全制品独有的公众防伪技术,在保证雕刻凹印油墨印品手感的同时,雕刻凹油墨印品颜色的饱和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有的雕刻凹印油墨,由于所用连结料的选择、助剂颜色值较大、填料透明性较差或着色剂的颜色饱和度较差,都会影响油墨的颜色和色饱和度,从而限制了印品色彩的丰富性和外观视觉效果。
目前,高饱和度油墨的专利基本上都集中于喷墨打印领域,例如,专利CN1969022A公开了一种高饱和度的品红色喷墨油墨,该油墨利用两种颜料的复配使用提高了油墨的饱和度;专利CN1217996C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色强度和色饱和度的新型颜料紫23,该颜料紫23通过在含桥氧基有机液体存在下,将非晶体化粗颜料与无机盐高速捏合而形成。当该颜料用量为0.068g/m2时,干燥后其亮度L不大于48,色度C至少为53,色角h为295-315;专利CN1330717C公开了一种黄色、品红、青色及红色的油墨组合,该油墨组合可得到彩色再现范围宽、饱和度高且具有光泽感的印刷图案,该油墨的1000倍稀释水溶液的L值分别为:黄色油墨89-94,品红油墨76-83,青色油墨74-87,红色油墨67.5-69。然而,现有用于喷墨打印中的高饱和度油墨的组成和性质要求仅仅针对喷墨打印技术来设计和研究的,对于应用在雕刻凹印技术中的油墨还未有相关报道。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够增强印品颜色表现力,提高印品外观视觉效果和审美感的雕刻凹印油墨,在印刷适性、图案表现力和良好的视觉防伪效果方面满足更高水准的需要,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雕刻凹印油墨,通过对连结料体系、着色剂、复合填料、复合表面活性剂、复合溶剂以及相关辅料的选择和匹配得到一种雕刻凹印油墨,该油墨可以有效增强印品的颜色表现力,提高印品外观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达到提高印刷图案色彩层次表现力,提升公众防伪水平。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雕刻凹印油墨的制备方法,通过对油墨体系中连结料体系、着色剂、复合填料、复合表面活性剂、复合溶剂等成分的配合以及轧制工艺的确定,制备出新的雕刻凹印油墨。
本发明提供一种雕刻凹印油墨,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连结料组合物40-70%,着色剂10-25%,复合填料5-20%,蜡5-15%,复合表面活性剂1-8%,墨性调节剂0.5-5%,干燥剂0.5-3%,复合溶剂1-6%;其中,
所述着色剂为颜料、树脂改性颜料制备物和氧化物改性颜料制备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复合填料包括纳米碳酸钙、超细高岭土、纳米硅酸铝盐、纳米硫酸钡、超细碳酸钙和气相二氧化硅中的二种或多种;
所述墨性调节剂为皂化松香改性酚醛树脂;
所述复合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物,且该组合物利用铁钴比色计测定的颜色值≤7,其中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20%-80%,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20%-80%;
所述复合溶剂为醚酯类溶剂和直链烷烃类溶剂的组合物,且所述醚酯类溶剂的含量为50%-70%,所述直链烷烃类溶剂的含量为30%-50%;
所述连结料组合物包括基于该组合物总重量计的以下组分组成:
异氰酸酯改性醇酸树脂,10-30%;
酸酐改性醇酸树脂,40-60%;
植物油改性酚醛树脂油,10-30%;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油,0-5%;
纯醇酸树脂,5-10%。
本案申请人在公开号CN101362871A,发明名称“水擦不蹭脏雕刻凹印油墨”中,对于连结料中的酸酐改性醇酸树脂和异氰酸酯改性醇酸树脂的合成方法均有详细说明,在此将其引入本案作为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未经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48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诊终端
- 下一篇:通用串行总线C型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