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2546.7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0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潘登余;王亮;李珍;刘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色 荧光 石墨 量子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碳原子构成的二维蜂窝状晶体。石墨烯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迅速成为继碳纳米管之后最引人注目的碳材料新秀,2010年授予石墨烯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将这一研究热点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高质量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业已成为各国科学家竞争的又一科技制高点。当前,石墨烯领域正向两极方向发展:一是面向微电子应用的大面积石墨烯薄膜材料,另一个是面向纳电子学和光电子学应用的超小石墨烯如一维纳米带和零维量子点材料。其中,石墨烯量子点作为最小的石墨烯结构备受关注。对如此超小的零维系统,无质量的载流子在三个维度上均受到强烈的量子受限作用,将会导致石墨烯材料很多有趣、可调的新性质、新效应和新应用。
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相比,新型的石墨烯量子点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1)不含高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镉、铅等,属环保型量子点材料;2)结构非常稳定,耐强酸、强碱,耐光腐蚀(传统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光电化学器件易发生光氧化,导致性能下降和低的器件寿命);3)厚度可薄到单原子层,而横向大小可减小到一个苯环的大小,却仍然保持高度的化学稳定性;4)带隙宽范围可调,原则上可通过量子限域效应和边效应在0-5eV范围内调节,从而将波长范围从红外区扩展到可见光及深紫外区,满足各种技术对材料能隙和特征波长的特殊要求;5)容易实现表面功能化,可稳定分散于常见溶剂,满足材料低成本加工处理的需求。由于这些优点,石墨烯量子点在环境保护、生物纳米技术、新能源、纳米器件等高新技术领域展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近三年来,关于水溶性石墨烯量子点及其发光性质的研究备受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这种类型的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波长可调、非常稳定的发光性质,可替代传统的荧光材料如染料和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生物荧光成像,克服后者光不稳定性和高毒性等问题。目前报道的水溶性石墨烯量子点合成方法包括“自下而上”和“从上到下”两类。尽管石墨烯量子点的化学合成有了很大进展,但是高质量的石墨烯量子点荧光材料的大规模制备还有待发展。一方面,目前合成的石墨烯量子点的光学性能还不能与传统半导体量子点相比较,主要表现在:1)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量子产率偏低,大多数在10%以下;2)所有合成的石墨烯量子点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很弱,第一激子吸收峰落在近紫外区。低的荧光量子产率加上弱的可见光区的吸收导致在可见光激发下量子点的荧光强度非常弱,因而限制了在生物荧光成像、光电显示器件、化学和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石墨烯量子点的大规模制备技术尚没有突破,主要表现在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产率很低(石墨烯量子点在制备过程中易发生团聚,导致材料不可分散,不能有效发光等),在实验室规模上的克量制备还很困难,有些合成步骤过于繁琐,甚至使用了比较昂贵的设备(PLD等)和辅助试剂(如用昂贵的带胺基PEG聚合物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解决,石墨烯量子点的大规模应用将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蓝绿黄多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材料的大规模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反应机理为:
以芘(可看作四个苯环连起来的石墨烯分子)为前驱物,在低温下在芘的边缘进行氧化,然后在水热条件下进行脱氢、生长、原位的氮掺杂和表面功能化。
根据上述机理,本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色荧光石墨烯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a. 在搅拌下,将芘和酸按1 g:50~80ml的质量体积比缓慢混合,所述的酸为硝酸、浓硫酸或者由弄硫酸和硝酸按1:1~4 v/v组成的混合酸,回流反应20~40小时,冷却后取出;
b. 将步骤a所得反应物缓缓加入到冰水溶液中,采用滤膜抽滤,去除酸溶液;用蒸馏水洗涤滤膜上的固体数次,至滤液pH值为7。
c. 取步骤b所得固体在蒸馏水中超声分散2 h,得到分散液;搅拌下加入 25-28%的氨水或1 mL氨水和5 mL水合肼的混合液,使分散液的pH不低于12,在180-230 oC温度下反应3-24 h;
d.待自然冷却后取出,用25 nm滤膜过滤,将过滤后的溶液转移到透析袋内透析,将溶液旋转蒸发烘干,最后得到蓝绿荧光的石墨烯量子点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25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生产过程中免插管充电的蓄电池上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