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湿法炼锌浸出液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1777.6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6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卓;李冬梅;周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46 | 分类号: | C22B3/46;C22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郑隽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湿法 浸出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炼锌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净化湿法炼锌浸出液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采用湿法炼锌工艺产出的锌金属量已超过85%。湿法炼锌在浸出过程中,铁、砷、锑、锗等杂质大部分随中和水解作用可从溶液中除去,但仍残留有铜、镉、钴、镍及少量砷、锑、锗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将显著降低电流效率与电锌质量,增大电能消耗,对于锌电积是极为有害的,故必须进行净化。
对于浸出液中铜、镉等有色金属离子杂质的去除过程,主要通过锌粉与溶液中更正电性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而将离子杂质除去,其化学反应如下:
Zn+Me2+=Zn2++Me↓
式中Me表示硫酸锌溶液中Cu、Cd、Co、Ni等杂质。
沸腾净化槽和机械搅拌槽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净化设备,参见图1,以沸腾净化槽为例,其净化浸出液的过程如下:沸腾净化槽分为搅拌段5、反应段2和澄清段1三个部分。浸出液及锌粉由底部的入口3进入,在底部旋转叶片4的作用下向反应段2运动,锌粉受到曳力、浮力以及重力等力的综合作用,通过控制浸出液的流速,使锌粉悬浮于反应段2与铜、镉等杂质接触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絮状镉、铜等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底部,而反应后的硫酸锌溶液逐渐上升至顶部澄清段1,由顶部出口6流出。
沸腾净化槽和机械搅拌槽仍存在杂质的去除率不够高、锌粉的使用量大、设备故障多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1)要使锌粉稳定在悬浮反应段,必须精确控制净化槽内流速,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这点非常难。而且反应段横截面上流速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流速较大,使锌粉直接上浮至澄清段,从出口流出,没有发挥锌粉的置换作用;而部分区域流速较小,致使锌粉聚集在净化槽的底部,引起底部堵塞,进而导致搅拌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产生设备故障,同时造成大量锌粉不能参与置换反应,造成锌粉的利用率低。(2)净化槽内液体流速不均匀,使得锌粉浓度分布不均匀,不能充分利用净化槽内的有效反应空间,致使浸出槽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湿法炼锌浸出液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净化槽内锌粉分布不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净化湿法炼锌浸出液的方法,包括步骤:
A、提供两端均设有网状盖的中空的置换柱,所述置换柱的内半径为0.5-2.5cm,在所述置换柱中填充有粒径范围在0.15-2.00mm之间的锌粉,所述锌粉的总高度为置换柱长度的70-95%;
B、将置换柱的两端通过法兰与所述净化槽的主体上的固定板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板由惰性材料制成;
C、通入流速在0.01cm/s~20cm/s之间的浸出液。
优选的,所述浸出液为含Cu离子浓度为160-1000mg/L、含Cd离子的浓度为400-1500mg/L的中性上清液。
优选的,所述网状盖由惰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在所述置换柱的入口前端设置匀流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净化湿法炼锌浸出液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净化槽;
设置在净化槽内的若干置换柱,所述置换柱为内半径0.5-2.5cm的空心柱体;所述置换柱排列为梅花桩状,相邻置换柱之间的间距为置换柱内壁半径的1/2-1倍;
所述置换柱两端口设置网状盖,所述网状盖的孔径直径小于75微米。
优选的,所述置换柱为圆柱体。
优选的,在所述置换柱的入口前端,设置有匀流板。
优选的,所述置换柱的长度为净化槽高度的1/10-1/2倍。
优选的,所述置换柱两端通过法兰与固定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置换柱的数量为25-100根。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提高除杂效果:本发明在净化槽内的反应段增设若干小尺寸的置换柱,替代3~5级串联的传统反应器;将锌粉置于置换柱内相对固定,增加浸出液与锌粉接触比表面积,提高除杂效率;并且,置换柱中的置换反应均匀,防止锌粉分布不匀而造成浸出液的反应速度不一致的现象,使浸出液的质量得以提高。
2、锌粉粒度大小直接影响着锌粉与浸出液组分进行作用的有效表面积,锌粉粒径过小容易造成置换柱堵塞,锌粉粒径过大则导致反应的比表面积减小,不利于置换反应的进行,因此本发明将锌粉控制在10目~100目之间的范围,即锌粉粒径在0.15mm~2.00mm之间,效果最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17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恩诺沙星糊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有植物纤维的铁水保温冷固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