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式熔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20824.5 | 申请日: | 2013-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成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14/02 | 分类号: | F27B14/02;F27B14/08;F27B14/20;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8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熔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式熔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外壁设有冷却结构、在炉体顶部设有排烟结构,还包括控制炉体翻转的翻转控制结构,在炉体的前端设有模子运输结构,在一侧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分别与冷却结构、排烟结构、翻转控制结构和模子运输结构连接设置;本发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空气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式熔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我们所见到的熔炉,由于中间通过转运包进行运输熔化后的金属溶液,再倒入模子内,这样的操作非常的不安全,尤其是在中间通过转运包运输时,操作起来非常不容易,随时有危险存在,同时在运输过程中,溶液会降温影响产品的品质,另外,还会产生空气污染,影响整个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式熔炉,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空气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改进式熔炉,包括炉体,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外壁设有冷却结构、在炉体顶部设有排烟结构,还包括控制炉体翻转的翻转控制结构,在炉体的前端设有模子运输结构,在一侧设有控制室,所述控制室分别与冷却结构、排烟结构、翻转控制结构和模子运输结构连接设置;
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两根并列螺旋反向设置在炉体外壁上的上管道和下管道;
所述排烟结构,包括第一排烟结构和第二排烟结构,所述第一排烟结构包括设置在炉体顶端开口处的小烟罩,在小烟罩的顶部设有窗口,在窗口上设有活动连接的门体,还设有倾斜设置的排烟管,还包括与排烟管相通连接的排烟管道,在排烟管道的的末端设有风机;所述第二排烟结构是一大烟罩,所述大烟罩包括方形罩体,罩体的下端开口,上端形成凸盖,在凸盖上设有出口,在罩体的每个边缘设有 2个挂钩,所述凸盖包括4片倾斜设置的板体拼接而成;
所述翻转控制结构,包括2个分别活动安装设置在炉体两侧的轴承,其中一个轴承安装翻转结构,所述翻转结构包括支架,在支架上设有齿轮组,所述齿轮组一端连接轴承,另一端连接电机和手动转盘;
所述模子运输结构包括轨道,在轨道上设有活动台,在活动台上通过升降杆设有工作台,在活动台上设有控制板,以及与升降杆连接的电机。
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工作室内进行操作,来控制整个熔炉的运作,在将熔炉内的金属溶液倾倒出来时,首先将工作台上的模子在轨道的运至熔炉边,接着通过翻转控制结构将炉体倾斜,使得里面的金属溶液倒进模子内,完成后在将炉体归正,完成整个过程。这样的操作,免去中间转运包的过程,降低工作的危险系数,同时也降低了中间的空气污染,使得整个工作环境空气干净,利于环保。
在过程中,其中排烟结构能吸收炉体端口挥发出来的金属气体,进而避免挥发到其他地方,使得整个工作环境内的空气污染得到降低和改善,这也有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排烟的效率,大烟罩吸收熔炉在倾倒到模子过程中挥发出来的金属气体,小烟罩吸收熔炉在熔化金属时的挥发出来的气体,同时通过风机对排烟管道的吹气,加速小烟罩上的排烟管的排烟速度和效率。
翻转控制结构,能够通过电机来控制熔炉的翻转和归位,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在停电时仍能继续工作,设置了手动转盘,能继续翻转工作。
冷却结构的设置,利于降温迅速,其中上管道和下管道连接同一个水源,反向设置,上管道和下管道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同时降温,大大提高降温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空气污染。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翻转控制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距离大范围光纤应变产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 下一篇:碳纳米移动地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