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岩隙水封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0476.1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2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全学斌;刘曦;晏礼伟;姜和平;张文强;陈斌斌;孙维振;颜庭韵;马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2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化 地质 条件下 水封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岩隙水封堵结构,分布于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的地基范围内,包括竖向居中放置在排水井(8)的井内、顶标高高于基础底板(3)的顶标高且下部钻有滤水孔(7)的排水钢管(1),位于基础底板(3)范围内的排水钢管(1)的管壁外侧焊有止水钢板环(2),位于基础垫层(4)以下的排水钢管(1)的管壁外侧周围、排水井(8)范围内填满砾石(5),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钢管(1)的管内竖向居中设有一管径小于排水钢管、长度短于排水钢管的降水导管(6),所述降水导管(6)的管底位于滤水孔(7)的分布范围之内,且降水导管(6)的管底、排水钢管(1)的范围内填满砾石(5);
所述降水导管(6)的管内居中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支架(9)分别位于导管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固定支架(9)之间穿有一可上下活动、顶部带丝扣(11.1)的钢筋提升杆(11),所述钢筋提升杆(11)的长度长于降水导管(6)的管长,钢筋提升杆(11)的顶端设有提升装置(19),所述提升装置(19)包括中心固定的提升螺母(19.1)和连接在提升螺母(19.1)四周的轮盘(19.3),所述钢筋提升杆(11)顶部的丝扣(11.1)与提升螺母(19.1)相适应;
所述钢筋提升杆(11)的底端连有表面放置有橡胶垫片(15)的底板(14),所述底板(14)与橡胶垫片(15)位于降水导管(6)的管底下方,底板(14)与橡胶垫片(15)的面积均大于降水导管(6)管截面的面积;
所述降水导管(6)的管壁外侧与排水钢管(1)的管壁内侧之间的缝隙分为两部分,基础垫层(4)以下范围内的两管之间的缝隙焊有两道管间止水钢板,分别为上侧管间止水钢板(12)和下侧管间止水钢板(13),两道管间止水钢板之间填有遇水膨胀止水条(18),所述上侧管间止水钢板(12)至排水钢管(1)管顶的两管之间的缝隙填有掺有微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岩隙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的中心的支架螺母(9.1)和放射状连接在支架螺母(9.1)四周、与降水导管(6)的管壁内侧焊接的多个等长的固定钢筋(9.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岩隙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螺母(9.1)与钢筋提升杆(11)的杆径相适应,钢筋提升杆(11)依次穿过降水导管(6)顶部和底部的支架螺母(9.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岩隙水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9)中心的提升螺母(19.1)通过多个等长的、呈放射状连接在提升螺母(19.1)四周的提升钢筋(19.2)与轮盘(19.3)内侧焊接为一体,所述轮盘的直径大于降水导管(6)的管径。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岩隙水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中风化岩地质条件下的地基范围内,基础垫层(4)的下方开挖排水井(8),排水井(8)外接渗水盲沟(16);
步骤二:排水井(8)的井眼中心放置一下部带滤水孔(7)的排水钢管(1),位于基础底板(3)范围内的排水钢管(1)的管壁外侧焊接止水钢板环(2),位于基础垫层(4)以下的排水钢管(1)的管壁外侧周围、排水井(8)范围内填满砾石(5),在排水钢管(1)中放入水泵(17)进行抽水;
步骤三:水抽取完毕后,在施工现场组装降水导管(6),取一管径小于排水钢管(1)的另一钢管作为降水导管(6),降水导管(6)的管壁外侧焊接上侧管间止水钢板(12)和下侧管间止水钢板(13),两道管间止水钢板之间填充遇水膨胀止水条(18),降水导管(6)管壁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两个固定支架(9),取一钢筋作为钢筋提升杆(11),其顶部设置丝扣(11.1),提升杆分别穿过固定支架(9)中心的支架螺母(9.1),提升杆(11)的顶端焊接提升装置(19),底部连接表面放置有橡胶垫片(15)的底板(14);
步骤四:在排水钢管(1)的底部埋入砾石(5),从排水钢管(1)的管口置入组装完毕的降水导管(6),上侧管间止水钢板(12)至排水钢管(1)管顶的两管间缝隙填充掺有微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10);
步骤五:转动提升装置(19),使其中心的提升螺母(19.1)沿钢筋提升杆(11)顶部的丝扣(11.1)转动,带动钢筋提升杆(11)上升,提升表面放置有橡胶垫片(15)的底板(14),使橡胶垫片(15)紧贴降水导管(6)的管底,再反向转动提升装置(19),打开橡胶垫片(15)和底板(14),反复打开、关闭橡胶垫片(15)与底板(14),使岩隙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降水导管(6)上升并抽出降水导管(6);
步骤六:将底部的橡胶垫片(15)和底板(14)提升至与降水导管(6)的管底闭合,向降水导管(6)的管内注入掺有微膨胀剂的细石混凝土(10),封闭降水导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保华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4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
- 下一篇:一种用于浇口分离工装的顶出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