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U耐磨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0176.3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5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彭文表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文表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7/12;C08G7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933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u 耐磨 涂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U耐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属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目前市场上尚未见无机化合物改性PU类涂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机化合物改性PU类涂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一种PU耐磨涂料,包括A组份和B组份,A组份的重量百分比:
B组份为:聚氨酯预聚物;
A组份:B组份=2:0.5~1;
所述氟化聚硅酸乙酯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取重量份10~60份二氧化硅含量为28%硅酸乙酯投入反应釜中,搅拌缓缓投入重量份2~25份的35%氟硅酸溶液,在25~80℃范围温度内反应1-5小时,形成氟化聚硅酸乙酯。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A组份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把聚酯树脂投入釜中,开始搅拌,然后缓缓把芥酸酰胺、聚丙烯蜡和聚四氟乙烯分别投入釜中,搅拌1-2小时形成均匀分散浆料,然后把氟化聚硅酯乙酯、环氧树脂、刚玉、二硫化钼、YCK-5010和苯基硅油投入釜中,搅拌0.5~1小时,再经砂磨机研磨分散至细度10μ以下,制成A组份。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聚酯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为60%的聚酯树脂溶液;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环氧树脂按重量百分比计为60%环氧树脂溶液;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刚玉含量为98%以上,细度≤5μ;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二硫化钼含量为98%以上,细度≤5μ;
所述一种耐磨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YCK-5010,是高分子硅改性丙烯酸酯液体,具爽滑抗划耐磨作用,为YCK化学公司生产。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聚氨酯预聚物按重量百份比计为70%聚氨酯预聚物溶液,其中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2:1;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苯基硅油按重量百分比计为10%的苯基硅油溶液;
所述的一种PU耐磨涂料,其特殊之处在于:在使用时,用醋酸丁酯:二甲苯=8:2的混合溶剂稀释使用。
本发明一种PU耐磨涂料,选用了韧性极佳的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和聚氨酯预聚物,成膜物质具有极佳的韧性,同时又用经有机改性无机材料——氟化聚硅酸乙酯改性,因而硬度强度也大大提高。发明中使用了抗磨剂刚玉和二硫化钼,并且加入多种表面润滑抗磨助剂芥酸酰胺、YCK-5010/聚丙烯蜡、聚四氟乙烯、苯基硅油,因而使本发明具有极佳的耐磨,承载和润滑性能,可具到表面防护,降低磨擦系数,延长部件使用寿命的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PU耐磨涂料,包括分别包装的A组份和B组份,A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所述氟化聚硅酸乙酯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取重量份10~60份二氧化硅含量为28%硅酸乙酯投入反应釜中,搅拌缓缓投入重量份2~25份的35%氟硅酸溶液,在25~80℃范围温度内反应1-5小时,形成氟化聚硅酸乙酯。
所述A组份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把聚酯树脂投入釜中,开始搅拌,然后缓缓把芥酸酰胺、聚丙烯蜡和聚四氟乙烯分别投入釜中,搅拌1-2小时形成均匀分散浆料,然后把氟化聚硅酸乙酯、环氧树脂、刚玉、二硫化钼、YCK-5010和苯基硅油投入釜中,搅拌0.5~1小时,再经砂磨机研磨分散至细度10μ以下,制成A组份。
B组份为:聚氨酯预聚物;
A组份:B组份=2:0.5;
所述YCK-5010,是高分子硅改性丙烯酸酯液体,具爽滑抗划耐磨作用,为YCK化学公司生产。
实施例2
一种PU耐磨涂料,包括分别包装的A组份和B组份,A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
所述氟化聚硅酸乙酯的制备,包括下述步骤:取重量份10~60份二氧化硅含量为28%硅酸乙酯投入反应釜中,搅拌缓缓投入重量份2~25份的35%氟硅酸溶液,在25~80℃范围温度内反应1-5小时,形成氟化聚硅酸乙酯。
所述A组份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文表,未经彭文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