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垃圾桶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9088.1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4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项馨仪;李宏;陈佳明;胡文龙;徐爽;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邱积权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理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生活中,道路两旁间隔设置的垃圾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于垃圾桶的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对垃圾桶的管理难度也较大。目前,在垃圾桶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清洁人员每天需要多次清理道路两旁所有的垃圾桶,清洁人员清理垃圾桶时一般按照垃圾桶的排列顺序,垃圾数量较少的垃圾桶与垃圾数量较多甚至常常满溢的垃圾桶的清理频率一样,由此导致清洁工作变得高频率却低效率;二、路人需要扔垃圾但看到垃圾桶已满后无法得知附近较近较空的垃圾桶的位置信息,不知道垃圾该往哪儿扔,有人直接丢在已满的垃圾桶里,有人甚至丢在垃圾桶外边,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增加了清洁工人的工作负担;三、垃圾区域的管理人员无法知道整个城市或区域的垃圾分布信息,因此城市道路两旁的垃圾桶一般是等间距放置的,而实际上各个不同的路段根据路人的使用频率所需要的垃圾桶数量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城市垃圾桶规划的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清洁工人的工作效率,并在垃圾桶满了以后能够告知路人附近较近较空的垃圾桶的位置信息,且能提供整个城市或区域的垃圾分布信息的智能垃圾桶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垃圾桶管理系统,包括由多个智能垃圾桶组成的智能垃圾桶组、用于收集处理所述的智能垃圾桶组的垃圾量信息的汇聚中心模组、终端机和用于接收已满智能垃圾桶信息的无线手持终端,所述的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和智能控制系统,所述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语音指引模块、指示灯提示模块、安装于所述的桶口附近的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垃圾高度的高度检测模块和舵机,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的语音指引模块、所述的指示灯提示模块、所述的高度检测模块和所述的舵机连接,所述的舵机安装在所述的桶体的内侧壁上并与所述的桶盖固定连接,所述的汇聚中心模组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用于与所述的终端机进行数据交换的GPRS发送模块,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所述的GPRS发送模块连接,所述的终端机中设置有数据显示模块以及智能垃圾桶的电子地图,所述的数据显示模块对所述的智能垃圾桶的电子地图中各个智能垃圾桶的状态进行更新。
所述的汇聚中心模组还包括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的显示模块和所述的报警模块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的智能垃圾桶组中的多个智能垃圾桶通过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多个智能垃圾桶组成链式智能垃圾桶网络,所述的智能垃圾桶组通过位于链式智能垃圾桶网络终点的智能垃圾桶与所述的汇聚中心模组进行数据交换。
所述的高度检测模块包括第一高度检测模块和第二高度检测模块,所述的第一高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的桶体高度的二分之一处,所述的第二高度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的桶体高度的十分之九处。
所述的第一高度检测模块和所述的第二高度检测模块均包括红外光电对管发射管和红外光电对管接收管,所述的红外光电对管发射管和所述的红外光电对管接收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的桶体相对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90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