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框、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平面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9065.0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30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S8/00;G02F1/13357;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框 背光 模组 使用 平面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框、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平面显示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利用锯齿部进行容置空间大小调节的胶框、背光模组及使用其的平面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LCD device)的制作技术近年来快速地发展,使得液晶显示装置不论在画质、反应速率以及面板尺寸上均有大幅的进步。并且由于其具备了体积小、重量轻、省电及低辐射线等优点,使得液晶显示装置大量地被应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录像机、行动电话、计算机屏幕及液晶电视等各式电子产品中。但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需要借由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提供光源,方能产生显示画面的效果。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液晶显示装置10包含液晶面板11、背框12、胶框13、导光板14、软性电路板15、发光二极管16、胶带17和光学膜片18。其中背框12、胶框13、导光板14、软性电路板15、发光二极管16、胶带17及光学膜片18组装背光模组,胶框13放置于背框12中,导光板14放置于胶框13中,发光二极管16电性连接软性电路板15,软性电路板15通过胶带17固定于导光板14的上表面,继而将发光二极管16抵靠导光板14的入射面,使得发光二极管16发出的光线直射导光板14的入射面。
由于是采用胶带17固定软性电路板15,当胶带17受到环境影响导致粘性下降或拱起时,则可能出现软性电路板15自导光板14的上表面翘起,又由于发光二极管16固定连接在软性电路板15上,发光二极管16本身与胶框13之间存在间隙g,一旦软性电路板15翘起,则发光二极管16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置均不再稳定,继而无法确保发光二极管16发出的光线直射入导光板14中,从而降低了发光二极管16的发光效率及质量,影响了背光模组的稳定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通过锯齿部来调节胶框容置空间的胶框、背光模组及平面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胶框,该胶框包含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具有第一锯齿部,第二框架具有第二锯齿部,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通过该第一锯齿部与该第二锯齿部啮合连接形成容置空间,调节该第一锯齿部与该第二锯齿部的连接深度,以调整该容置空间的大小。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锯齿部包含复数个第一锯齿,该第一锯齿具有第一张角,该第二锯齿部包含复数个第二锯齿,该第二锯齿具有第二张角,其中,该第一张角大于该第二张角,该复数个第一锯齿与该复数个第二锯齿交错啮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锯齿部具有凸起,该凸起具有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复数个第三锯齿形成于该第二侧边上,该第二锯齿部具有对应该凸起的凹口,该凹口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及第四侧,复数个第四锯齿形成于该第四侧上,该凸起插置于该凹口中,至少部分该复数个第三锯齿与该第四锯齿啮合。
本发明的胶框为具有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的两件式结构,并于第一框架上设置第一锯齿部,于第二框架上设置第二锯齿部,组装胶框时,通过将第一锯齿部与第二锯齿部啮合来形成容置空间,且通过调节第一锯齿部与第二锯齿部的连接深度以调整容置空间的大小。
此外,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含胶框、发光二极管以及导光板,发光二极管具有发光面及与该发光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发光面抵靠该导光板的入射面,该胶框包含具有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上具有第一锯齿部,该第二框架上具有第二锯齿部,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通过该第一锯齿部与该第二锯齿部啮合连接形成容置空间,该导光板及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调节该第一锯齿部与该第二锯齿部的连接深度,使该第二表面抵靠该第一框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锯齿部包含复数个第一锯齿,该第一锯齿具有第一张角,该第二锯齿部包含复数个第二锯齿,该第二锯齿具有第二张角,其中,该第一张角大于该第二张角,该复数个第一锯齿与该复数个第二锯齿交错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9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智能声控微波炉
- 下一篇:汽车空调膨胀阀修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