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7943.5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林 |
主分类号: | H02K5/22 | 分类号: | H02K5/22;F04D13/08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调节 电机 压力 潜入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泵,特别是一种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
背景技术
潜入式输液泵工作时位于输送液体内,如潜水泵,通过泵的运行可将水吸入泵体内,再通过水管排出,达到泵水的目的。现有的潜入式输液泵包括电机部分和叶轮轮系部分,电机运行时,电机转子轴旋转,并通过叶轮轮系带动泵的叶片运转,进行吸入液体和排出液体。潜入式泵的电机包括壳体,壳体由中间壳体和位于中间壳体两端的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转子轴通过轴承支撑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中心位置并设有密封件,转子轴上设有转子,与转子相配的定子设在中间壳体内,伸至电机壳体外侧的转子轴上安装有叶轮轮系,叶轮轮系位于叶轮壳体内,叶轮壳体与电机壳体相连接。这种结构的潜入式泵在运行时根据工况的不同,电机壳体内部经常会出现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当压力增大时电机壳体承受着一定的内部压力,有时电机壳体内部还会产生负压,具有一定的真空度。时间长了很容易对电机壳体造成损害,最终导致渗液或漏液,从而损坏电机的线圈,缩短了泵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保持内外平衡、延长使用寿命的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包括电机,在电机的壳体上设有连通孔,在电机的壳体外侧位于连通孔处设有胀缩囊,胀缩囊内部的囊腔通过连通孔与电机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本发明的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其中所述的连通孔设在组成电机壳体的下端盖上,所述的胀缩囊扣合固定在下端盖的外侧。
本发明的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其中所述的电机壳体上位于胀缩囊的外侧扣合固定有罩壳,在罩壳上设有透孔。
本发明的自动调节电机内腔压力的潜入式输液泵,运行时,电机壳体内部如出现温升,同时压力升高时可自动通过连通孔泄压,使胀缩囊的内部囊腔容积增大,反之胀缩囊的内部囊腔容积会缩小,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最终保持了电机壳体内外的平衡,使电机壳体不致受压受损,克服了由于受压受损产生的渗漏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还能起到防止电机线圈击穿瞬间壳体的突然爆裂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机壳体由中间壳体3和上端盖8、下端盖11组成,转子轴5通过上轴承9和下轴承10支撑在上端盖8和下端盖11的中心位置。转子轴5的上端伸至电机壳体外侧并设上端密封件7,转子轴5的外端部装有叶轮轮系,叶轮轮系位于叶轮壳体6内,叶轮壳体6与电机壳体相连接。转子轴5上设有转子4,与转子4相配的定子2设在中间壳体3的内侧。在下端盖11上加工有连通孔12,在下端盖11的外侧固定有胀缩囊13,胀缩囊13的内部囊腔14通过连通孔12与电机的内腔1连通。胀缩囊13的材料可为橡胶或金属材料或其它材料,选则金属材料时,应制作成薄片波纹状,以便于受力后容易改变形状,即囊腔的容积易发生变化。在胀缩囊13的外侧罩有罩壳15,罩壳15上加工有透孔16。罩壳15、胀缩囊13、下端盖11、中间壳体3可采用法兰和螺栓连接方式相互夹紧固定,并设密封垫密封,也可采用其它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电机的内腔1及胀缩囊13的内腔14可充入油液(变压器油)并加入一定量的干燥剂。
运行时,电机壳体内部如出现温升,同时压力升高时可自动通过连通孔12泄压,使胀缩囊13的内部囊腔14容积增大,反之胀缩囊13的内部囊腔14容积会缩小,达到自动调节的目的,最终保持了电机壳体内外的平衡,使电机壳体不致受压受损,克服了由于受压受损产生的渗漏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还能起到防止电机线圈击穿瞬间壳体的突然爆裂现象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林,未经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9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