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17521.8 | 申请日: | 2013-05-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0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 发明(设计)人: | 罗惠华;汤家焰;李成秀;李伟;陈炳炎;池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3D1/014 | 分类号: | B03D1/014;B03D101/0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矿 浮选 捕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磷矿浮选技术,特别涉及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磷矿资源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资源,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国家稳定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胶磷矿占磷矿总储量的85%,且大部分为中低品位矿石,除少数富矿可以直接作为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原料外,绝大部分磷矿必须经选矿富集后才能满足磷酸和高浓度磷肥生产要求。因此,胶磷矿的选矿在磷矿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胶磷矿中有用矿物粒度细,矿物嵌布关系复杂,有害杂质含量高,泥质多,不易解离,且同时含有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因此浮选难度较大,选矿工艺复杂。常规的正浮选捕收剂选矿性能差、低温浮选效率低,选择性不佳,难以有效脱除矿浆中的硅酸盐矿物,往往需要进行矿浆加温浮选,而加温势必造成选矿成本的直线上升。因此,配合磷矿选矿工艺的常温浮选捕收剂的开发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捕收能力强、选择性好、对温度适应性强的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1)碘值135脂肪酸与单乙醇胺进行脂肪酸酰胺酯化反应,得到含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混合物;(2)将上述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皂化反应,得到皂化混合物;(3)最后在皂化混合物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搅拌均匀,得到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
一种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碘值135脂肪酸与单乙醇胺进行脂肪酸酰胺酯化反应,得到含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混合物;
(2)将上述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按质量比为1:1进行皂化反应,得到皂化混合物;
(3)将表面活性剂与皂化混合物进行复配,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胶磷矿正浮选捕收剂。
上述方案中,步骤(1)所述碘值135脂肪酸由硬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软脂酸组成,其中硬脂肪酸C18:0的含量(Wt%)为3.7%,油酸C18:1的含量(Wt%)为27.92%,亚油酸C18:2的含量(Wt%)为57.32%,亚麻酸C18:3的含量(Wt%)为2.61%、软脂酸C16的含量(Wt%)为8.45%。
上述方案中,步骤(1)所述碘值135脂肪酸与单乙醇胺按质量比10~20:1进行脂肪酸酰胺酯化反应,反应的温度为80℃~100℃,反应的时间为90~120min。
上述方案中,步骤(2)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30%。
上述方案中,步骤(2)所述皂化反应的温度为75℃~95℃,皂化反应的时间为20~30min。
上述方案中,步骤(3)所述表面活性剂为OP-10。
上述方案中,步骤(3)所述表面活性剂与皂化混合物按质量比1:8~10进行复配,搅拌混合时间为10~20min。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有:
(1)碘值135脂肪酸与单乙醇胺进行脂肪酸酰胺酯化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RCOOH+NH2CH2CH2OH→RCONHC2H4OH+H2O;
2RCOOH+NH2CH2CH2OH→RCONHC2H4OOCR+2H2O;
2RCOOH+NH2CH2CH2OH→(RCO)2NC2H4OH+2H2O;
RCOOH+NH2CH2CH2OH→RCOOHC2H4NH+H2O
(2)含脂肪酸单乙醇酰胺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钠的皂化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
RCOOH+NaOH→RCOONa+H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