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参捕捞动力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7337.3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秦玉峰;王晓鸣;魏建仓;孙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参 捕捞 动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泵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参捕捞动力泵系统。
背景技术
海参生长的环境有比较多礁石,而且在海底,无法采用网捞,目前主要是人工采捕海参,人工捕捞很麻烦,捕捞人员需要带上氧气罩,潜到海底去捕捞,长久地在海下捕捞,对人的身体很有害。因为海参的捕捞季节是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海水的压强大,容易使捕捞人员患上疾病。上述利用蛙人进行水下作业采捕海参海参的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风险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海参捕捞动力泵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海参捕捞动力泵系统,包括支撑板、电动机、小齿轮、大齿轮、三通接头、旋转水管和固定水管;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封闭在一密封腔室内,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垂直,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伸出所述密封腔室,位于所述支撑板之上,并与所述小齿轮固接,所述小齿轮与所述大齿轮啮合,所述大齿轮与所述三通接头的下端固接,所述三通接头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水管的上端固接,所述三通接头左端与甩水软管Ⅰ连接,所述三通接头的右端与甩水软管Ⅱ连接;所述旋转水管设有支撑轴承,所述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旋转水管的下端插装在所述固定水管内,所述固定水管的上端与所述轴承座固接,所述旋转水管与所述固定水管间隙配合,在所述旋转水管与所述固定水管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所述密封腔室由下壳体和上壳体形成,所述下壳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下面,所述上壳体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面。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叠放在一起的骨架密封圈和聚四氟垫,所述骨架密封圈在上,所述聚四氟垫在下,所述聚四氟垫的外圈与所述固定水管紧配合,所述聚四氟垫的内圈与所述旋转水管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骨架密封圈的外圈与所述固定水管的内圆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骨架密封圈的内圈与所述旋转水管的外圆之间为动密封配合。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能够利用水的离心力作为捕捞动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捞水产。同时本发明结构紧凑,工作可靠,效率高、密封性能好、制造成本低,非常适合水产捕捞,尤其在深水域等人工很难到达的海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下壳体,2、支撑板,3、上壳体,4、小齿轮,5、电动机,6、甩水软管Ⅰ,7、甩水软管Ⅱ,8、三通接头,9、大齿轮,10、旋转水管,11、轴承端盖,12、轴承,13、轴承座,14、锁紧螺母,15、骨架密封圈,16、聚四氟垫,17、固定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3,一种海参捕捞动力泵系统,包括支撑板2、电动机5、小齿轮4、大齿轮9、三通接头8、旋转水管10和固定水管17,
所述电动机5安装在所述支撑板2上,封闭在一密封腔室内,所述电动机5的输出轴与所述支撑板2垂直,所述电动机5的输出轴伸出所述密封腔室,位于所述支撑板2之上,并与所述小齿轮4固接,所述小齿轮4与所述大齿轮9啮合,所述大齿轮9与所述三通接头8的下端固接,所述三通接头8的下端与所述旋转水管10的上端固接,所述三通接头8的左端与甩水软管Ⅰ6连接,所述三通接头8的右端与甩水软管Ⅱ7连接;所述旋转水管10设有支撑轴承12,所述轴承12安装在轴承座13内,所述轴承座13固定在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旋转水管10的下端插装在所述固定水管17内,所述固定水管17的上端与所述轴承座13固接,所述旋转水管10与所述固定水管17间隙配合,在所述旋转水管10与所述固定水管17之间设有密封结构,以防它们间的间隙漏气。所述固定水管17的下端可与柔性吸水管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