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造正牙器具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17226.2 | 申请日: | 2013-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1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 发明(设计)人: | D·M·穆诺斯;B·C·严;P·B·柯林;S-K·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姆科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王琼先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造 器具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对呈正牙器具或其部件的形式的生坯进行粘结剂脱除的系统,包括:
压力容器,其配置成容纳包括可烧结颗粒和粘结剂的多个生坯,以及能够将粘结剂从生坯中移除的超临界流体;
流体化学物源,其耦接至压力容器并配置成向压力容器供应流体化学物;
热源,其配置成将流体化学物加热到至少流体化学物的超临界温度;
泵,其配置成将流体化学物加压到至少流体化学物的超临界压力,超临界压力和超临界温度的组合足以形成与生坯的粘结剂相接触的超临界流体;
收集容器,其耦接至压力容器用以接收流体化学物和从生坯移除的粘结剂,所述收集容器配置成捕集从生坯移除的粘结剂;
管,其将压力容器耦接至收集容器,用以使流体化学物和粘结剂从压力容器流向收集容器;以及
加热器,其用于随着粘结剂流经所述管时加热粘结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小于0.762米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口阀,其在压力容器和收集容器之间耦接至压力容器,并配置成自动打开和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入口阀,其在流体化学物源和压力容器之间耦接至压力容器,并配置成自动打开和关闭。
5.一种供制造一个或多个正牙器具使用的对多个生坯进行粘结剂脱除的方法,包括:
将包括可烧结颗粒和粘结剂的多个生坯暴露至压力容器内的超临界流体,以便从所述生坯中移除至少一些粘结剂;
随着超临界流体转变为非超临界流体而在与压力容器分离的收集容器中收集从超临界流体所移除的粘结剂;
通过将压力容器耦接至收集容器的管使所移除的粘结剂从压力容器流向收集容器;以及
随着所移除的粘结剂流经所述管时加热粘结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暴露所述生坯之前,注射成型所述生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暴露所述生坯之前和/或期间,进行以下步骤:
将在标准温度和标准压力下作为流体存在的流体化学物加热至等于或大于所述流体化学物临界温度的温度;以及
将所述流体化学物加压至等于或大于所述流体化学物临界压力的压力,以形成超临界流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暴露所述生坯包括将所述生坯暴露至压力容器中的超临界流体一段时间,在所述一段时间期间没有超临界流体流出压力容器或流入压力容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没有超临界流体流动的所述一段时间期间将所述生坯暴露至超临界流体之后,暴露所述生坯包括:使附加的超临界流体流入压力容器,以及使所述附加的超临界流体流出压力容器。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超临界流体包括CO2。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压力容器和收集容器之间流动期间,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或温度下降,从而超临界流体至少部分地转变为非超临界流体并且所移除的粘结剂与非超临界流体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加热所移除的粘结剂包括将被分离的粘结剂保持在所分离的粘结剂能流动的预定温度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分离的粘结剂能流动的预定温度小于超临界流体的临界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收集容器中收集从超临界流体所移除的粘结剂包括使收集容器中的非超临界流体通向大气。
15.一种用于制造一个或多个正牙器具的方法,包括:
通过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多个生坯进行粘结剂脱除;
将无粘结剂的所述多个生坯加热至升高的温度,以将可烧结颗粒烧结在一起;以及
可选地,在已烧结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生坯上进行一道或多道精整工序,以形成所述一个或多个正牙器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姆科公司,未经奥姆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2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