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用智能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灯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7104.3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市恒宇软件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B13/04 | 分类号: | G07B13/04;G08G1/096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巢雄辉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智能 出租车 计价器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应用技术,具体涉及卫星定位、无线数据传输和语音播放,更具体是通用智能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灯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传统的出租车叫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传统叫车模式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乘客和司机间的交流基本在视距以内,通常意义上也就是几十米范围内,这就造成出租车司机揽客和乘客打车的困难,出租车漫无目的寻客,空车运行距离远,运营效率太低,寻客的时候眼睛需要向路旁搜寻,分散注意力,而且频频变道向边停靠,容易造成车祸。
打车难,寻客难,由出租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多,这两难一多是目前城市交通的顽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方便出行,提高出租车运营效率,就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方向。
目前智能手持设备打车软件发展迅速,但司机并没有相适应的智能设备,普通智能手机操作过于复杂,同时无法解决耗电,声音,稳定网络等实际应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出租车的状态信息和乘客的打车信息通过网络对接,从而实现出租车和乘客之间的超视距联系,降低出租车的空驶率和提高乘客的打车成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用智能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灯终端,为出租车提供一种接收和发送信息的装置,解决出租车信息传播范围小的弊病,可以利用于各种通用和专用系统,实现乘客、调度台、司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本发明通用智能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灯是一个通用终端,可以适配各种出租车调度管理和出租车叫车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出租车计价器控制灯内设置安装了智能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芯片、无线模块+GPS模块、声音模块,芯片分别双向连接出租车状态接口、无线模块+GPS模块、显示屏和声音模块。
智能操作系统: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数据处理。选自:Symbian(塞班)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WM或微软移动)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iPhone OS(苹果操作系统)、BlackBerry OS(黑莓操作系统)或Palm OS。考虑技术成熟性,以利用安卓操作系统为好。
卫星定位模块(GPS):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实时获取GPS数据,经过处理后获得出租车的位置信息。
出租车状态接口:从出租车计价器获取出租车运行状态信息,包括“空驶”、“载客”、“返程”、“交车”等运营状态,为调度台和乘客服务提供决策数据。
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与下述无线传输网络都可以连接的装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无线传输网络。把出租车的数据发送到指定地址的服务器,为系统的各种功能提供数据传输通道。通过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无线传输系统均可以实现此功能。具体接入哪一个网络,则由出租车公司,软件开发,软件运营企业与电信运营商洽商决定。
显示屏:本发明优选利用出租车已有的显示屏作为信息显示,这样可以直接利用现有技术装备,不需要增加费用来进行太大的改造。当然对必须改造的则以更新成LED为好,因为LED显示效果更佳。显示屏用来显示出租车的状态信息和服务器发来的功能信息,如:乘客招车信息、控制台呼叫信息、支付信息等。
声音模块包含输出播放声音模块和利用声音控制操作的声控模块,利用输出播放声音模块,出租车司机可以收听乘客招车信息,以及路况播报、新闻放送和控制台呼叫信息等,减少眼睛观看显示屏的次数,有利于行车安全;利用声控方式实现司机对本发明装置的一些控制功能,如汇报车况、路况及紧急情况报告等,避免了出租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用手频繁操作设备导致的安全事故。
应用软件是实现新增功能必不可少的。至少包括乘客招车信息(乘客所在位置、乘客到达地)以及乘客信息,如乘客人数、性别和/或特征等信息的处理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市恒宇软件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桂林市恒宇软件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1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