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局部填充组装搭接防屈曲支撑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7017.8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郭小康;孔应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听风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填充 组装 接防 屈曲 支撑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震防灾技术领域,属于结构减震被动控制范畴,具体涉及一种仅局部填充约束的四管组装防屈曲支撑,其可用于建筑结构中抵抗水平地震作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且自重较轻,可采用现场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部分外围约束单元还可充重复使用,使成本大大降低,并且采用的搭接方式使节点焊缝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节点的焊接质量、安全性和施工便利性。
(二)背景技术
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区,每年都会发生地震灾害,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建筑结构在强烈地震中即便不倒塌,也会发生很大损伤,影响震后的正常使用。从能量平衡的观点来看,造成结构地震破坏的机理是,地震输入能量通过构件的塑性耗能进行消耗,同时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损伤破坏,若结构的耗能能力不足以消耗地震输入能量,则结构就会发生倒塌破坏。防屈曲支撑是一种抗震新技术,其安装在原结构上,可作为附加耗能构件,先于结构主体进入塑性状态,耗散地震输入能量,从而保护了主体结构,可誉为结构抗震“保险丝”。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与受力机理非常明确,即通过外围约束单元约束轴向受力钢构件,保证其在受压时不发生整体失稳破坏和局部屈曲破坏,那么轴力构件在地震中将表现出拉压对称的优良力学性能,并通过这种拉压屈服大量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其是金属耗能减震装置的一种。
防屈曲支撑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以钢管混凝土为约束机制的防屈曲支撑,该种支撑通过钢管混凝土约束耗能核心;(2)纯钢型屈曲约束支撑,该种支撑通过加劲钢套筒等实现对耗能单元的约束作用。
目前,防屈曲支撑存在如下问题:(1)节点连接问题:通常采用螺栓连接或对接焊缝连接的方式将防屈曲支撑与结构相连,螺栓连接对截面削弱较大,且要配置16块连接板,不易准确定位,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并且螺栓连接容易产生滑移现象,不利于支撑耗能作用的发挥;对接焊缝连接虽无截面削弱,但是其焊接缺陷不可避免,由于对接焊缝刚度较大,焊接收缩变形将产生较大焊接残余应力,极宜在地震的冲击荷载下产生脆性断裂,影响结构的安全性;(2)支撑仍有较大优化改进空间:目前纯钢型支撑由于构造原因约束效果通常较钢管混凝土型支撑差,但钢管混凝土填充型支撑自重又较重,生产加工程序较多,周期较长;(3)震后修复替换成本较高:目前防屈曲支撑震后通常需要全部更换,但是事实上支撑发生破坏的区域多为耗能核心,外围约束单元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但现在的防屈曲支撑不易拆解,造成大量浪费;(4)施工定位较为困难:目前防屈曲支撑对施工精度要求较高,支撑端部和节点的连接位置以及支撑的长度误差限制均非常严格。
本发明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根据基本力学原理,采用局部填充四套管的构造措施,利用了混凝土填充约束效果较好的优点,同时利用两个空心钢套管提供了支撑整体稳定承载力,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支撑的自重;采用双L型耗能核心,使得支撑节点可与节点十字型板采用紧贴角焊缝的连接方式,将对接焊缝转换为搭接焊缝,提高了连接的延性;并且支撑施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分段组装进行现场施工,含有耗能核心的两个单元可先与节点连接施工,随后可将空心钢管采用填板的方式连接成以整体,极大地提升了施工的灵活性;震后两个空心钢管可回收重复利用,减小了修复成本。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部填充组装搭接防屈曲支撑,其采用两个钢管混凝土组件分别约束一对L型耗能钢核心;采用若干连接板将提供整体抗弯刚度的空心钢管与钢管混凝土连接为一整体,降低了支撑自重,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采用搭接角焊缝将支撑与节点相连,改善了连接延性;采用现场分段连接的施工方式降低了施工定位安装难度;并且空心钢套管部位可在震后回收利用。
本发明实施方式为:它至少包括(1)一对L型耗能钢核心、(2)分别约束该对耗能核心的钢管混凝土单元;(3)一对空心方钢管;(4)若干套筒连接板;(5)耗能钢核心与约束单元之间的隔离材料。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
[1]所述一对L型耗能钢核心(1),为端部截面大,中部截面削弱的构件;
[2]所述一对L型耗能钢核心(1),分别放置于钢管混凝土套管(2)内部,且两端穿出(2);
[3]所述一对L型耗能钢核心(1)两端节点区域与节点板采用搭接角焊缝的形式进行连接;
[4]所述一对钢管混凝土套管(2)与一对中空方钢管(3)采用若干套筒连接板(4)以角焊缝连接。
[5]所述一对放置于钢管混凝土内部的耗能刚核心(1),分别连接于节点的上、下两个角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听风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听风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70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