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6803.6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6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国;史浩飞;李占成;杜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6/46 | 分类号: | C23C16/46;C01B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制备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的新型二维材料,在力、热、光、电等方面均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质,如超强的导电性、宽谱段高透明度、超高的机械强度与良好的导热性等,因此石墨烯一出现就收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专家预测,石墨烯甚至可替代纳米铟锡(ITO)作为透明电极,可替代硅制造超级半导体器件,在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柔性光电器件、超强度军用设施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石墨烯具备广阔应用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制备技术上的挑战,如何批量化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使得石墨烯实现产业化制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012年4月韩国Graphene Square公司发布新闻称研制了一种可以制备大面积石墨烯的CVD设备,将铜箔卷成卷放于反应室,在1000度下生长石墨烯薄膜,生长的石墨烯质量较高,并且利用气相沉积法制备出了30英寸石墨烯片。然而,该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CVD真空室容量有限,需采用分批处理的方式制备石墨烯,同时CVD法升温速度、降温速度以及抽真空速度较慢,导致石墨烯制备周期较长,极大地限制了制备效率和产量,阻碍了其进一步的产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发布新闻,宣布采用Roll-to-Roll方式连续制备石墨烯,为大规模生产石墨烯提供了新的思路,该设备利用铜箔作为生长基体,利用300度温度加热反应室,该温度距离铜箔的熔点较远,使得Roll-to-Roll方法可顺利开展,同时,正是因为生长温度较低,导致石墨烯单层性很差,电阻率较大,通常方块电阻大于1000欧姆,并不是高质量、均匀的单层石墨烯薄膜。
为了既满足石墨烯批量化制备的要求,又保证石墨烯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均匀性,核心在于控制生长基体的快速升温和降温,将生长基体迅速加热到石墨烯最佳生长温度,并能够快速降至生长基体固化程度较好的温度,使得生长基体在升温稳定后进行制备石墨烯,在温度降低后可被滚筒驱动前进。因此,寻找一种可控制生长基体快速加热及冷却的温控方法,是解决以上问题较为简便并可行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及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可快速升温降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的制备设备,包括:
供气系统;
与所述供气系统相连接的生长室;
与所述生长室相连接的抽真空装置;
设置于所述生长室内的生长基体;
缠绕于所述生长室外的线圈;
与所述线圈相连通的交变电流源。
优选的,还包括:
分别设置于所述生长室两侧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生长基体的一端卷绕于所述第一滚筒上,另一端搭置在所述第二滚筒上,所述生长基体可随第二滚筒的转动移动;所述第一滚筒与所述第二滚筒的转动方向相同;
驱动所述第二滚筒转动的驱动系统。
优选的,所述生长基体为金属铜、金属镍或金属钌。
优选的,所述线圈为铜芯线圈或铝芯线圈。
优选的,所述线圈与生长室的直径比为(1~10):1。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的组数为1~N的整数,所述N为生长室的高度与滚筒直径的比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
S)向真空度小于或等于1Torr的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设备的生长室中通入载气与碳源,接通交变电流源,利用线圈中交变电流电磁感应加热生长基体,进行石墨烯生长,切断交变电流源后,得到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步骤S)具体为:
向真空度小于或等于1Torr的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设备的生长室中通入载气与碳源,接通交变电流源,利用线圈中交变电流电磁感应加热生长基体后,载气流量减小为原来的1/4~1/2,保持生长室的气压为1~300Torr,进行石墨烯生长,切断交变电流源后,得到石墨烯。
优选的,所述步骤S)还包括:
得到石墨烯后,滚筒驱动生长基体前行,继续接通交变电流源,利用线圈中交变电流电磁感应加热生长基体,生长石墨烯。优选的,所述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30M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