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光纤流量传感器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6261.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秀英;李天诗;汪浩;张胜文;江松元;毛殿余;宫继刚;马铭强;赵俊堂;郭洪敏;杨留强;刘景武;许桂艳;金英花;韩智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 |
代理公司: | 盘锦辽河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6 | 代理人: | 张维龙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光纤 流量传感器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测井用光纤流量传感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温光纤流量传感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流量传感器已无法在井下恶劣的环境诸如高温、高压、腐蚀、地磁地电干扰下工作,因此不适用于高温(170~350℃)稠测油田开发环境。目前,光纤流量传感器对电磁干扰不敏感而且能承受极端条件,包括高温、高压(几十兆帕以上)以及强烈的冲击与振动,可以高精度地测量井筒和井场环境参数,同时光纤传感器横截面积小,外形短,在井筒中占据空间极小,适用于高温(170~350℃)稠测油田开发环境。但目前还没有能够对光纤流量传感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温光纤流量传感器检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能够检测光纤流量传感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工作情况,为光纤流量传感器的顺利工作提供保障。克服了现有光纤流量传感器没有相应的检测系统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温光纤流量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耐高温高压保护套、内壳和温度调控腔;耐高温高压保护套内设有内壳,耐高温高压保护套和内壳之间设有电加热管,内壳内设有温度调控腔,耐高温高压保护套和内壳上端的开口通过密封塞密封,温度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温度调控腔内,温度压力传感器通过传输线分别与温度显示面板和压力显示面板相连接,出水管一端插入到温度调控腔内底部,另一端与可调泵相连,可调泵、注水管、电加热管、注水口顺次相连,注水口伸入到温度调控腔内上部,压力管和卸压管都伸入到温度调控腔内上部,压力管另一端连接加压泵,卸压管另一端连接降压阀,光纤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温度调控腔内,光纤流量传感器的尾纤与解调仪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温度调控腔,因而具有能够检测光纤流量传感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工作情况的功能,为光纤流量传感器的顺利工作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光纤流量传感器检测系统,包括耐高温高压保护套15、内壳14和温度调控腔13;耐高温高压保护套15内设有内壳14,耐高温高压保护套15和内壳14之间设有电加热管3,内壳14内设有温度调控腔13,耐高温高压保护套15和内壳14上端的开口通过密封塞12密封,温度压力传感器17设置在温度调控腔13内,温度压力传感器17通过传输线20分别与温度显示面板18和压力显示面板19相连接,出水管4一端插入到温度调控腔13内底部,另一端与可调泵5相连,可调泵5、注水管6、电加热管3、注水口7顺次相连,注水口7伸入到温度调控腔13内上部,压力管9和卸压管10都伸入到温度调控腔13内上部,压力管9另一端连接加压泵8,卸压管10另一端连接降压阀11,光纤流量传感器2设置在温度调控腔13内,光纤流量传感器2的尾纤1与解调仪16相连接。
本发明工作时,温度压力传感器17将温度调控腔13内的温度、压力值通过传输线20送至温度显示面板18和压力显示面板19显示,将带有尾纤1的光纤流量传感器2放入温度调控腔13内,向温度调控腔13内注入清水至2/3处,旋紧密封塞12,打开可调泵5,使温度调控腔13内水由出水管4流出经可调泵5和注水管6注入电加热管3内,经注水口7将加过热的水注入到温度调控腔13,温度调控腔13实现将温度控制在测试所需位置,保持可调泵5持续工作。加压泵8通过压力管9向温度调控腔13注入空气,使温度调控腔13内压力上升,调节降压阀11,通过卸压管10使温度调控腔13内压力保持在特定数值不变,调节可调泵5,可以使温度调控腔13循环水循环速度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的流量值,光纤流量传感器2将所测流量值经尾纤1送至解调仪16,解调仪16将不同温度下流量解调结果输出,可以得到特定压力及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流量值。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2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