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品质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6136.1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2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庆革;朱惠英;李贞;周维;李浩璇;卢凌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4B18/16 | 分类号: | C04B18/16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品质 再生 混凝土 骨料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以废弃混凝土为主要原料加工成一种可以配置中等强度等级的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高品质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但是因其占城市固体废弃物较大比例,且处理方式较低级,已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并且威胁到日益短缺的自然资源。因此,积极推进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
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是资源化利用的重点对象,再生骨料便是其产物,但是再生骨料表面粘附着不等量的砂浆,导致再生骨料各项指标不稳定,影响所配置混凝土的强度、收缩、徐变和耐久性等,因此,如何将粘附于原生骨料表面的砂浆有效脱离,获得更干净的骨料是整个技术的关键难点。
目前生产再生骨料的主要技术在于多次破碎、筛分获得合适粒径骨料,一些研究机构和发达国家也曾通过旋转偏心筒、球磨机或搅拌机对破碎后的骨料进行整形,达到进一步去除表面砂浆的目的,从而提高骨料品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品质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够制备出高品质的再生骨料产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高品质再生混凝土骨料,该骨料的品质如下:
级配:细骨料0.16~5mm,级配为Ⅰ区粗砂;粗骨料5~20mm,满足级配要求;
表观密度:细骨料2500~2780kg/m3,粗骨料2440~2670kg/m3;
压碎指标:粗骨料10.8~12.7%;
吸水率:细骨料5.4~7.2%,粗骨料1.91~4.07%;
针片状含量:3.0~3.8%;
含泥量:小于5%。
一种高品质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分拣,除去其中的木材、金属、纸屑以及塑料杂质;
2、将分拣好的废弃混凝土块进行锤击,得到较小尺寸的块体;
3、利用颚式破碎机对废弃混凝土较小尺寸的块体进行一级破碎,破碎后粒径5~40mm的骨料产量控制在80~90%;
4、将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得到的碎块进行一级筛分,筛出大于5mm的骨料,将其送入装有钢棒的球磨机中研磨10~15min,得到一种再生骨料;
5、将棒磨后的再生骨料进行二级筛分,得到粒径为0.16~5mm的细骨料,粒径为5~10mm、10~15mm及15~20mm的粗骨料;
6、清洗,将再生骨料表面的泥土和细粉除去;
7、晾晒,晾晒后的再生骨料即可分别存放。
本发明首次将棒磨工艺引入混凝土再生骨料的生产中,工作中再生骨料被带到钢棒和筒壁之间,钢棒与再生骨料发生滚压碰撞,再生骨料受到冲击和研磨,完成破碎动作。根据再生骨料的粒度及磨机的大小选择尺寸与级配合适的钢棒、工作时间及物料的添加方式,是棒磨机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保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粒形较好的再生骨料;
2、提高再生骨料的砂浆剥离率,降低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力学性能与天然骨料相当;
3、卸料过程比较方便,无需将研磨介质取出;
4、工作耗时较短,能效较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5、能够大量回收和高效利用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节省大量建筑垃圾填埋的土地占用量;
6、充分利用废弃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所制备的高品质再生骨料可用于配置绿色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用于道路工程、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中。
四、附图说明
图1是C30破碎后的粗骨料外观图。
图2是C30棒磨后的粗骨料外观图。
图3是C40破碎后的粗骨料外观图。
图4是C40棒磨后的粗骨料外观图。
图5是C50破碎后的粗骨料外观图。
图6是C50棒磨后的粗骨料外观图。
图7是道路废弃混凝土破碎后外观图。
图8是道路废弃混凝土棒磨后外观图。
图9本发明所述的高品质再生混凝土骨料的制备方法试验流程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