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对板连接器及灯条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6049.6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4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苏佳庆;颜志源;锺基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02;H01R13/639;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指一种利用简单压接动作即可达到优良的结合力及导电性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按,一般照明的灯具,如室内的日光灯、桌灯、户外照明灯、道路二旁街灯等都能提供必要的照明,且灯具的种类及其光源产生的发光型式很多,而市面上常见且广泛被使用的发光二极管(LED),不但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效率、波长固定以及光量、光质可调整等特性,并能达到体积小、低发热量且使用寿命长的优势。
然,目前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大致上可分为灯泡型、平面型等多种型式,但因单颗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或警示用途的亮度相当有限,而必须将多数发光二极管集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足够的亮度与照明效果,故,市面上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中的发光二极管灯板大多为呈一长形板、条状,并使发光二极管灯板可装设于发光二极管灯具上,该发光二极管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数量愈多,其发光二极管灯板所需的长度与面积愈大,但大尺寸的发光二极管灯板制造上的困难度与成本均较高,而不利于量产且整体制造的质量与良率也较为不稳定。
另一种大型化的方式是将复数个LED灯具的光源模组91串接,如图1所示,常用导线92焊接或连接的方式进行,如此方式的模组化效率不佳。有时为了增加照明模组的发光角度或范围,常将复数个LED灯具的光源模组以不同的角度连接在一起,而连接的方式常用导线焊接或连接的方式进行,如此方式的模组化效率亦不佳,且导线焊接方式常会因为外力或环境影响而产生脱落,增加了产品不良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在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利用简单压接动作即可达到优良的结合力及导电性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达上揭目的,本发明的板对板连接器至少包含有:底座、上座以及卡掣装置,该底座由二座体相对合而成并形成有一插槽可供上座压接,并藉由卡掣装置防止座体与上座形成纵向位移以及横向位移,且各座体设有二公端子,以及上座并设有二母端子,并分别与二公端子相互接触。
依据前述技术手段,藉由上座压接于底座上的简单压接动作,可将二座体的公端子相串接,即可完成底座与上座的固定以及板对板的电性连接。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第一卡掣组件设有第一卡块以及第一凹部,该第一卡块位于该座体相对于该插槽边侧,该第一凹部则位于该上座侧边,且该上座相对于该第一凹部下方并形成有挡部,让该第一卡块得以穿设于该第一凹部且压抵于该挡部上方。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第一卡块形成有斜边。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第二卡掣组件设有第二凸块以及第二凹槽,该第二凸块位于该上座侧边,该第二凹槽则位于该座体相对于该插槽上方外侧,让该第二凸块得以定位于该第二凹槽内。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第二凹槽底部形成有凹入部,而该第二凸块并相对应形成有凸出部,可相对应卡入该凹入部内。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二母端子于该上座内形成交错,使其中一座体前端的公端子与另一座体后端的公端子相串接。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座体底部形成有凸出的定位柱。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灯条模组,至少包含有:N个电路板以及N-1个板对板连接器,该电路板表面设有复数电性连接的发光元件,每一电路板具有彼此不邻接的第一及第二侧,其中每一该第一侧均包括有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且每一该第二侧均包括有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
其中,第i个该底座的第一公端子分别与第i个该电路板第二侧的该正极接点及第i+1个电路板第一侧的该正极接点电性连接,且第i个该底座的第二公端子分别与第i个该电路板第二侧的该负极接点及第i+1个该电路板第一侧的该负极接点电性连接,其中1≦i≦N-1,且N≧2。
藉由板对板连接器的设置,藉由上座压接于底座上的简单压接动作,于是快速组装多个电路板(基板)的目的得以达成。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各该电路板以其第一侧与下一电路板的第二侧相邻接时,其第一侧的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的排列位置与第二侧的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的排列位置不相同,而第一、第二母端子于该上座内则形成交错。
为达上述目的,所述各该电路板以其第一侧与下一电路板的第二侧相邻接时,其第一侧的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的排列位置与第二侧的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的排列位置相同。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电路板相连接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中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中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板对板连接器的另一结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0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冲床的冲头定心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机绝缘阻水控制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