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15970.9 | 申请日: | 2013-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5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强;孙渝明;宋国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C07D40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细胞 rna 核仁 成像 吡咯 吡啶 盐类 荧光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探针,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
背景技术
核酸不但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分,还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变异等重大生命现象起主宰作用。如核酸氧化分解物--嘌呤是导致人类尿酸增高和痛风的主要原因。核酸大分子分为两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在蛋白质的复制和合成中起着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作用。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移RNA(tRNA)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信使RNA(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核糖体RNA(r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细胞中的核仁已经发现了100多年,但是它的生物功能并没有得到完全阐明。人们普遍认为,核仁是核中核糖体RNA转录、加工、装配的场所。通常在细胞分裂的早期核仁开始消失,中期和后期完全消失,分裂末期在一定的染色体上的特殊部位——核仁组织者(rRNA基因存在的地方)再次形成核仁结构,并逐渐增大,融合成一个或几个核仁,在间期细胞中核仁持续存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与细胞的代谢活动、增殖和分化相关,不同细胞的核仁类型、数目和大小都各不相同。引起各种核仁成分粘连的机制仍在研究中。核仁也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例如,信号识别、粒子RNA成熟,一个生长因子和生长因子相关蛋白的潜在功能,研究者也提出了核仁与肿瘤、衰老的潜在联系。
核仁和细胞质中的RNA的荧光成像对生物化学和生物医药是非常有意义的。相比众多的商业DNA探针,RNA探针非常少,因为现有核酸探针一般与双链DNA有较大的亲和性,且小分子与RNA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所以RNA探针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
检索表明分子探针公司(Molecular Probes Co.)只能提供一个可用于RNA成像的典型的商业RNA探针“SYTO RNA-Select”,但是它的化学结构仍在保密中。目前RNA可视探针的缺乏已经限制了病理学研究和药物的开发。所以,发展新型结构和功能的RNA或核仁荧光探针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
本发明所述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探针结构通式如(Ⅰ)所示:
其中:上述R1、R2表示烷基、羟烷基或醚基。
上述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中:所述R1优选氢、C1-6的烷基、羟烷基或乙醚基,R2优选C1-4的烷基或羟烷基。
上述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中:所述R1最优选甲基,R2最优选羟乙基。最优选的荧光探针是(E)-1-(2-羟乙基)-4-(2-(1-甲基-1H-吡咯-2-)乙烯基)吡啶碘盐(简称为1c)。
上述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化合物制备方法概述如下:
为了增加分子在生理环境下的适应性,发明人首先在吡咯氮上引入乙基、丁基或乙醚基,然后利用Vilsmeier反应合成了相应的单醛,最后利用Knoevenagel反应得到最终产物吡咯吡啶盐类化合物。
具体的,上述(E)-1-(2-羟乙基)-4-(2-(1-甲基-1H-吡咯-2-)乙烯基)吡啶碘盐化合物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本发明所述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在标记或显示RNA和核仁在活细胞中分布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用于活细胞中RNA和核仁成像的吡咯吡啶盐类荧光探针在鉴别细胞死活状态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细胞为HeLa、SiHa或H17702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5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