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式发热贴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5213.1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5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富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点式发热贴。
背景技术
冬天气候寒冷,为了取暖人们采用多穿衣服或者借助外用热源如火炉、热水袋取暖,但是多穿衣服显得臃肿且不够美观,外用热源大多携带不便,只能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使用。专利CN202801900U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发热贴,包含背胶纸、背胶层、发热层、透气膜、无纺布,背胶纸粘接于背胶层上,发热层设置在背胶层的一侧,透气膜设置在发热层的一侧,无纺布设置在透气膜的一侧,且无纺布的边缘与背胶层的边缘处粘合。使用的时候只需将外包装袋撕开,把隔离层从黏胶层上剥离下来,然后依靠黏胶层粘附在身体需要温热部位的衣服上即可,使用方便且不受场所限制。但是,这种发热贴有较大的局限,当大面积使用的时候,该发热贴直接贴于人体会造成不便,如关节部位不便伸缩、不便弯折等,另外,发热层里的粉料容易坠至底端造成只有局部发热且温度过高的现象。因此,人们期待一种携带方便、舒适度高、取暖效果好的发热贴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点式发热贴,用于解决现有发热贴容易造成人体活动不便的问题。
一种点式发热贴,包括:
发热贴本体,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为透气透湿第一面,第二面为阻气阻湿第二面;第二面的外衬面涂有固定胶;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里衬面部分粘连形成点式空腔;
发热体,发热体填充在点式空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面为透气透湿PE膜与无纺布复合的透气透湿第一面,第二面为阻气阻湿PE膜与无纺布复合的阻气阻湿第二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面的透湿度为400-800g/m2·24h。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发热体包括如下重量比的组分:金属粉末40-60%,水20-30%,氧化促进剂3-10%,活性炭5-15%和吸水树脂2-8%。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金属粉末为铁粉或者锌粉,氧化促进剂包括:金属卤化物、金属硫酸盐、金属硝酸盐、金属碳酸盐或金属乙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固定胶为医用压敏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医用压敏胶在第二面的外衬面上的涂布方式为满涂、条状涂或点状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硅油纸,设置在医用压敏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点式空腔形状为椭圆形、圆形、方形、花边形、五角形或者其他形状,点式空腔个数为2个或2个以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发热贴本体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花边形或者其他形状。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点式发热贴,包括发热贴本体和发热体,发热体设置在发热贴本体的点式空腔内,可以满足人体不同部位的取暖需要,可以持续发热6-8小时、发热温度45-50℃,取暖效果好、结构精巧、携带方便、使用舒适,适合商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点式发热贴(腹部用);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点式发热贴(肩部用)。
图中:
1、发热贴本体;2、点式空腔;3、发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点式发热贴,包括:发热贴本体1,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为透气透湿第一面,第二面为阻气阻湿第二面;第二面的外衬面涂有固定胶;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里衬面部分粘连形成点式空腔2;发热体3,发热体3填充在点式空腔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富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富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5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