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食品包装塑料中的桔黄颜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5085.0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5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程国胜;巢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华山高新陶瓷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36 | 分类号: | C09C1/36;C09C3/06;C09C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食品包装 塑料 中的 颜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机桔黄颜料,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食品包装塑料材料的桔黄颜料。该桔黄颜料发色力强,且颜料中重金属离子的残留量符合食品包装材料的标准。
背景技术
无机钛锑铬桔黄颜料,是以氧化钛的金红石晶格为基础,掺杂氧化锑、氧化铬而形成的桔黄颜料,可用于塑料材料的着色。通常钛锑铬桔黄颜料的合成是使用氧化钛、氧化锑、氧化铬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研磨,然后经高温锻烧,形成桔黄颜料。桔黄颜料的合成过程,完全是一个固相反应的过程,由于反应物全部使用固态原料,在反应过程中,固态粒子的迁移活性差,氧化锑和氧化铬不能完全进入氧化钛的晶格,合成的桔黄颜料发色能力差,颜料的遮盖率差。另外,在桔黄合成的过程中,随着氧化锑和氧化铬引入的杂质铅和铬离子,不能完全进入氧化钛的晶格,会导致颜料检测重金属物超标,这样的桔黄颜料是不能使用在食品包装的塑料材料中。
如何在桔黄颜料合成过程中,使氧化锑、氧化铬完全进入氧化钛的晶格,就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钛锑铬桔黄合成过程中,氧化锑、氧化铬不能完全进入氧化钛的晶格,固相反应进行不完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从原料的选择、原料的预先处理和控制钛的晶型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合成钛锑铬桔黄的新合成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食品包装塑料中的桔黄颜料,其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配制而成:混合料﹕硝酸锌=100﹕0.3~1.2;
其中,所述的混合料由下列重量比的原料配制而成:
偏钛酸﹕氧化锑﹕氧化铬﹕晶型转化抑制剂=100﹕5~20﹕3~10﹕0.1~0.8。
所述的偏钛酸为TiO2含量为47%的偏钛酸。
所述的晶型转化抑制剂为磷酸氢二铵。
本发明提供所述的桔黄颜料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1:按桔黄颜料的配方比例称量混合料的物料,并到入搅拌池中;
步骤2:按所述混合料的重量的1~1.5倍加水,将混合料搅拌成浆料;
步骤3:加入浓度为20%的氨水,直到将浆料的PH值调整到8.5~9.5;
步骤4:将所述的浆料进行第一次研磨;
步骤5:将浆料进行喷雾干燥;
步骤6:将喷雾干燥后的物料和硝酸锌按比例配料,并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再使气流磨将粉料磨细;
步骤7:将再次粉碎的物料,装入匣钵加盖,送入电窑烧成;
步骤8:最后将烧好的物料进行第三次粉碎,得到所述的桔黄颜料。
其中,所述的第一次磨细采用超细砂磨机,将物料磨至平均粒径为D500.1~0.3μ。
所述的再次粉碎采用气流磨,将喷雾干燥后的配料粉碎至平均粒径为D50<0.5μ。
所述的烧成的温度为1100℃~1250℃,烧成周期为30~40小时。
第三次粉碎采用气流磨,将烧好的物料粉碎至平均粒径为D50<0.5μ。
本发明将TiO2含量为47%的偏钛酸作为原料,替代氧化钛。偏钛酸具有锐钛型或金红石型的潜在结构。脱水后的产物可能是锐钛型,也可能是金红石型,但锐钛型具有更好的反应活性,因此在桔黄颜料配料的过程中,要加入氨水,将偏钛酸的PH值控制在8.5~9.5,同时要加入晶型转化抑制剂。我们选择的抑制剂为磷酸氢二铵,使从干燥到固相反应之前的偏钛酸具有锐钛型的结构,并使晶体不易快速长大。配料后,为使偏钛酸与氧化锑、氧化铬在几百个纳米的级别进行混合,使用超细砂磨机将配料研磨到平均粒径D50在0.1至0.3微米的范围。
配料烘干后,加入晶型转化促进剂---硝酸锌[Zn(NO3)2],Zn(NO3)2能在高温煅烧过程促进氧化钛向金红石晶型转化,氧化锑和氧化铬以及随着氧化锑和氧 化铬引入的杂质铅和铬离子,容易进入氧化钛的晶格,使得颜料中的重金属物含量大大下降,符合国家标准,桔黄颜料可以安全的使用在食品包装的塑料材料中。同时Zn(NO3)2会分解放出氧气(O2),而有利于加强桔黄的发色能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华山高新陶瓷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华山高新陶瓷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50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氨基甲酸甲酯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不易脏手的油画棒外包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