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滑绳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14189.X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林谊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谊忠 |
主分类号: | B66B7/06 | 分类号: | B66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2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曳引、升降器的一种防滑绳轮。
背景技术:
在很多缓降器及曳引机的应用中,通常会出现因绳索与绳轮间包角过小、曳引系统起动和制动的加速度过大、工作绳索被润滑或润滑方式不当时,都可能引起绳索与轮绳槽之间相对打滑,从而严重影响使用,甚至对设备的安全性带来隐患,尤其是高楼逃生缓降器的绳索打滑,直接危及到逃生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绳索与绳轮缘上绳槽相对打滑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例如,在靠自重缓降的逃生缓降器中,调速器的绳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现有的一种技术是轮槽采用普通的“V”型槽,在轮槽的两侧壁上设有突出的筋条来防止打滑。另有一种技术是微波型槽皮带轮,就是带轮槽两侧面不是平面而是波幅很小的曲面。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虽然有一定的防滑作用,但绳索与轮槽的接触面积减少,经测试,当绳索被润滑、超载或起制动加速度过大或压绳机构失灵等异常因素时,就容易产生打滑,绳索稍有打滑,因为惯性就会失控,瞬间就有加速度,一发不可收。出现这种状况,对使用者来说是极其危险的,甚至会摔死。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绳轮缘上轮槽与工作绳索之间相对打滑的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滑绳轮,其中,所述的绳轮上设置有轴向波形螺旋轮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轴向波形螺旋轮槽由凹槽、轮槽壁和防滑吸盘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凹槽包括一种沿着轮缘作轴向波形螺旋的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凹槽,其槽型包括V型和U型,其槽口宽度与绳索的外径匹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轮槽壁包括从凹槽的波形槽口过渡到两边平直缘边的坡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轮槽壁的两侧坡面均匀设置有防滑吸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防滑吸盘包括一种呈圆形、中间凹陷的盘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轮槽防滑的绳轮、皮带轮、曳引轮、托绳轮的方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绳轮缘上轮槽与绳索之间相对打滑,保证了绳索和绳轮的使用效果,从而使其运行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本发明有更加清楚和透彻的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滑绳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绳索与轮槽的接触形式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凹槽口展开图。
标号说明:1防滑绳轮总体,2绳索,10轴向波形螺旋轮槽,11凹槽,12轮槽壁,13防滑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以及以下的描述仅仅是示例,其并不能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防滑绳轮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防滑绳轮总体表示为1。在防滑绳轮1上设置有轴向波形螺旋轮槽10。轴向波形螺旋轮槽10由凹槽11、轮槽壁12、防滑吸盘13构成。凹槽11沿着轮缘作轴向波形螺旋,轮槽壁12包括波形槽口过渡到两侧平直缘边的坡面,防滑吸盘13均布在凹槽口附近的两侧坡面。
需要理解的是,尽管图1示出轮槽10的数量为一条,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任何特定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实际需要的数量。
图2示出绳索2与波形螺旋轮槽10接触的状况,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有更加清楚和透彻的理解。
如图2所示,槽口宽度与绳索2的直径匹配。绳索2缠绕在波形螺旋轮槽10里,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增加了轮槽壁12与绳索2的接触面积。在绳索2一端受到径向拉力F的时候,绳索2就会崁入凹槽11里,同时绳索2被轮槽壁12上的波形坡面夹住,绳索2与轮槽壁12之间的松紧与拉力F成正比关系,拉力F越大,绳索2在轮槽10里就被夹得越紧,致使不容易打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谊忠,未经林谊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41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