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跳网络中多跳路由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4041.6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0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谦雷;鲍东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02 | 分类号: | H04W40/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中多跳 路由 建立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跳网络中多跳路由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源站点向一组送达站点发送包含目标站点地址的路由探寻帧,其中,每个送达站点对应不同的起始应答时间;所述一组送达站点为所述源站点的一组1跳站点;送达站点接收到所述路由探寻帧后,在自身的邻近站点列表中搜索所述目标站点地址;若搜索到所述目标站点地址且在自身对应的起始应答时间到期时未检测到信道中有探寻应答帧发送,发送对所述路由探寻帧进行应答的探寻应答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跳网络中多跳路由的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跳无线网络由于具有覆盖区域大、布网简单等优点,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IEEE802.11工作组已经正式发布了针对无线多跳网络的802.11s协议。在多跳网络中,除了1跳站点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外,两个站点之间进行通信时通常都需要建立多跳路由才能实现数据传输,其中多跳路由是指由源站点到目标站点的一条通信路径或通信链路,站点建立的多跳路由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多跳通信的性能。
现在的通信协议一般是在网络层建立路由,也可以考虑在MAC层建立路由,而对网络层屏蔽MAC层的多跳结构、使得在网络层看来系统是单跳的。与在网络层建立路由的方法相比,在MAC层建立路由的方法因与MAC层的通信机制紧密集合,相对于在网络层建立路由而言,其开销小、建立路由快。常用的多跳路由建立是采用一种洪泛(flooding)的技术实现的,洪泛路由的实现原理是:源站点向网络广播路由探寻帧,每个接收到该路由探寻帧的站点继续用广播转发该路由探寻帧,若收到重复分组则进行丢弃处理;当由两条不同的路径发送的路由探寻帧在某个站点汇合时,该站点根据某种准则(如跳数准则、时延准则等)淘汰掉其中较差的一条路由。
这种采用洪泛路由方式建立路由的方法,其缺点是建立路由的开销大、时间长,且采用这种洪泛路由方法建立路由,会产生大量的重复分组,占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数据吞吐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多跳路由建立方法、系统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洪泛方式建立路由时存在的开销大、建立时间长,占用系统资源多导致数据吞吐量下降的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跳路由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
源站点向一组送达站点发送包含目标站点地址的路由探寻帧,其中,每个送达站点对应不同的起始应答时间;所述一组送达站点为所述源站点的一组1跳站点;
送达站点接收到所述路由探寻帧后,在自身的邻近站点列表中搜索所述目标站点地址;若搜索到所述目标站点地址且在自身对应的起始应答时间到期时未检测到信道中有探寻应答帧发送,发送对所述路由探寻帧进行应答的探寻应答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路由探寻帧是一种单独的仅用于路由探寻的MAC帧,或是标示有路由探寻功能的其它形式的MAC层的实体。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路由探寻帧中,所述送达站点用送达站点的MAC地址或其等效形式来表示,所述目标站点的地址是目标站点的MAC地址或其等效形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源站点向一组送达站点发送路由探寻帧,一组送达站点的表示方法:通过在路由探寻帧中设置若干个送达地址来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送达站点起始应答时间的确定方法:根据所述送达站点在路由探寻帧的所有送达地址中的排列顺序确定每个送达站点所对应的起始应答时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送达站点的起始应答时间与应答顺序相邻的应答站点的起始应答时间之间是等间隔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4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