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2991.5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睿;吴皓;朱蕴菡;程建明;卞慧敏;王令充;王欣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20;C12P21/06;A61K38/08;A61P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杨海军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紧张 转化 抑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性多肽,具体涉及一种从四角蛤蜊软体酶解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抑制ACE活性的多肽,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锌离子依赖型的二肽羧基肽酶,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能将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 Ⅰ)转化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后者为强烈的血管收缩剂,促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ACE可以使具有血管舒张作用的舒缓激肽(bradykinin) 转化为失活的片段,抑制降压系统——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同样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抑制ACE的活性,可以达到缓解血压增高,具有治疗高血压的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活性肽与蛋白质及单一氨基酸相比,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和营养价值。活性肽专属性强、生物活性高、毒副作用小,易被消化吸收,具有多种功能,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医药产品进行研究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食源性的ACE抑制剂控制高血压起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目前己经在临床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蛤蜊科(Mactridae),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江苏省每年的产量巨大,约占全国产量的1/3,是江苏沿海的一种大型低值经济贝类。四角蛤蜊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沿海地区百姓多有食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其贝壳和软体部份均可入药,蛤蜊肉咸、冷、无毒,归胃、肝、膀胱经,宋代《嘉祐本草》中关于蛤蜊有记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现代研究也表明蛤蜊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来源于四角蛤蜊中的ACE 抑制肽目前尚无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四角蛤蜊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实验筛选,采用现代生化技术手段,对四角蛤蜊中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进行跟踪评价,通过超滤、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纯化方法制备得到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该抑制肽具有很好的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抗高血压的功效。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该抑制肽具有下述的氨基酸序列:Leu-Ala-Ser-Pro-Thr-Met(亮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苏氨酸-蛋氨酸)。
本发明提供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四角蛤蜊酶解物的制备:
将四角蛤蜊软体洗净泥沙,加入3至8倍量水煎煮1至3次,分离煎煮液与肉渣,沥干;取肉渣,加3至8倍量水匀浆后,加入酶酶解,酶的加入重量为肉渣重量的0.01%-2.0%,酶解的温度为37至50 ℃,酶解的pH为 7至9,酶解反应时间为2至6 h;酶解结束后于沸水浴灭活,然后离心,取上清液;
(2)超滤纯化:
取步骤(1)酶解得到的上清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抽滤,抽滤液透过平板膜进行超滤,取分子量小于3k Da的部分,浓缩,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
(3)反向色谱分离纯化:
取步骤(2)超滤后的冻干粉以甲醇溶解,经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 流动相为;A相:甲醇,B相:体积浓度为0.05%三氟乙酸水溶液,洗脱程序为:0至15分钟,A相甲醇体积由2%-40%洗脱,流速:20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20nm,收集保留时间约为5.4min的色谱峰,冷冻干燥,得到氨基酸序列为Leu-Ala-Ser-Pro-Thr-Met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
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肽的制备方法,所述的酶为胰蛋白酶,所述胰蛋白酶活性为10000至50000U/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2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竹木粉搅拌设备的外壳体以及搅拌设备
- 下一篇:氯气吸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