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强化纤维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1427.1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华周胶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C09J175/08;C08G18/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徐萍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纤维 基材 胶带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带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胶带具有在使用较小压力时能轻易粘接、短时间内能起到粘接效果、剥离后不污染被粘物、贴错时能重新修正的特点。有些胶带在多次使用后胶面粘接性能基本不变,同时胶带使用方便。现在胶带部分代替传统的机械固定和使用接着剂,如在日常使用的封箱透明胶带、电线绝缘用电工胶带等。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胶粘技术和加工设备的进步,胶带已在包装、印刷、汽车、家电、电子、医疗、航空、建筑、电讯设备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在许多商品和场所肉眼看不到的部位使用的胶粘制品逐渐增多。但传统的胶带耐热性能不好,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变形并脱落,使用后需要剥落的时候不容易剥落,强行剥落后也容易留下黏着痕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所述胶带不容易软化,耐热性能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为:
(1)将聚丙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第一组分,将环氧树脂和双氰胺混合反应得到第二组分,将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加热反应得到熔融的胶液;
(2)将所述熔融的胶液涂布在的表面,在140-150℃下进行固化烘干,得到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第一组分和所述第二组分的质量比为1:2-3。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为70-9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加热反应的时间为1.5-2.5小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所述胶带采用具有超低软化点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水性、耐湿热老化性和阻燃性,在保证粘结牢固的前提下容易剥离并不留下黏着的痕迹,所述胶带的剥离强度为250-350 N/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一种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为:
(1)将聚丙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第一组分,将环氧树脂和双氰胺混合反应得到第二组分,将50kg的所述第一组分和125kg的所述第二组分在75℃下反应1.5小时得到熔融的胶液;
(2)将所述熔融的胶液涂布在的表面,在147℃下进行固化烘干,得到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
实施例二:
一种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为:
(1)将聚丙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第一组分,将环氧树脂和双氰胺混合反应得到第二组分,将100kg的所述第一组分和200kg的所述第二组分在80℃下反应2小时得到熔融的胶液;
(2)将所述熔融的胶液涂布在的表面,在143℃下进行固化烘干,得到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
实施例三:
一种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为:
(1)将聚丙二醇和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得到第一组分,将环氧树脂和双氰胺混合反应得到第二组分,将30kg的所述第一组分和90kg的所述第二组分在90℃下反应2.5小时得到熔融的胶液;
(2)将所述熔融的胶液涂布在的表面,在149℃下进行固化烘干,得到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
本发明揭示的以强化胶带为基材的胶带的制造方法,所述胶带采用具有超低软化点的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热水性、耐湿热老化性和阻燃性,在保证粘结牢固的前提下容易剥离并不留下黏着的痕迹,所述胶带的剥离强度为250-350 N/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华周胶带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华周胶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1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单手拿持的智能终端
- 下一篇:一种电动夹爪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专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