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MLPPP的链路绑定方法与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1014.3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9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小江;章军;赵狄华;胡勇锋;金晓晓;张璐;王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80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浩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mlppp 绑定 方法 通信 系统 | ||
1.一种对基于多链路点对点协议MLPPP的多链路进行上行链路均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对MLPPP协议中的端点鉴别符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进行扩展,在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赋值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作为终端标识;
多链路网关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点对点协议PPP会话报文时,以PPP会话报文中的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扩展部分的值作为PPP虚拟会话的终端标识,并以此建立Endpoint Discriminator地址池,所述Endpoint Discriminator地址池中包括终端标识与PPP虚拟会话标识,所述PPP虚拟会话标识唯一标识一个PPP虚拟会话;
多链路网关收到终端发起的联接控制协议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时,根据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的值,将属于同一终端的PPP链路进行绑定,得到多链路;
终端检测多链路中每条链路的物理层演进数据EVDO反向链路的负载情况、业务量导频比T2P资源分配情况与加权速率均衡情况;
终端根据检测得到的每条链路的物理层EVDO反向链路的负载情况、T2P资源分配情况与加权速率均衡情况,确定多链路中每条链路的上行互联网协议IP数据包分配比例,从而控制不同链路的上行速度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的值,将属于同一终端的PPP链路进行绑定包括:
查询当前的Endpoint Discriminator地址池中是否存在与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的值一致的终端标识;
若当前的Endpoint Discriminator地址池中存在与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的值一致的终端标识,将当前发起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的终端加入到与该一致的终端标识对应的PPP虚拟会话中,得到多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当前的Endpoint Discriminator地址池中不存在与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的值一致的终端标识,则为当前PPP连接建立新的PPP会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链路网关收到终端发起的联接控制协议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后,还包括:
多链路网关查询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是否赋值为终端的IMSI;
若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赋值为终端的IMSI,执行所述根据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中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的值,将属于同一终端的PPP链路进行绑定的操作;
否则,若Endpoint Discriminator字段的扩展部分未赋值为终端的IMSI,则多链路网关拒绝掉所述LCP建立链路协商请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多链路中的任何一条链路拆除、失效或者休眠时,多链路网关在下一时间片自动将该拆除、失效或者休眠链路上的流量均衡到多链路中的其他链路,以保证终端上网平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PPP虚拟会话完全拆除时,多链路网关拆除整个虚拟会话中包括的所有PPP会话以释放资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链路网关根据终端当前反馈的线路状态及之前反馈的线路状态历史统计数据,计算多链路中每条链路的流量负载比率,将发送给终端的数据流按流量负载比率派发到多链路中的各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10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