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氮氧化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0836.X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恒平;陈坤基;李伟;徐骏;刘增元;孙正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16/30 | 分类号: | C23C16/30;C23C16/5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基氮 氧化 薄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硅基氮氧化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表面洁净的衬底装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设备的反应腔内,抽至10-2~10-1Torr;
b)通入氩气,反应腔内保持压强0.2~0.3Torr,温度20~30℃,射频加载功率20~30W,使氩等离子化,以氩离子轰击清洗衬底表面,维持1~5分钟,关闭氩气气路阀门,抽尽残余气体;
c)通入氢气,反应腔内保持压强0.5~0.6Torr,温度20~30℃,射频加载功率20~40W,使氢等离子化,以氢离子轰击预处理衬底表面,维持5~10分钟;
d)通入硅烷、氨气、氢气的混合气体,反应腔内压强保持为0.5~0.6Torr,温度20~30℃,射频加载功率20~30W,产生硅烷、氨气、氢气混合气体的等离子体,在衬底上淀积非晶氮化硅薄膜,淀积时间维持7~10分钟,反应结束后,关闭硅烷、氨气、氢气的气路阀门,抽尽残余气体,通入氩气,清洗管道和反应腔5~10分钟,关闭氩气气路阀门,抽尽残余气体;
f)通入氧气,反应腔内保持压强0.3~0.4Torr,温度20~30℃,射频加载功率20~30W,产生氧等离子体,氧化非晶氮化硅薄膜形成非晶氮氧化硅薄膜,时间维持10~20分钟,反应结束,关闭氧气气路阀门,抽尽残余气体,通入氩气,清洗管道和反应腔5~10分钟,关闭氩气气路阀门,抽尽残余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氧化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为硅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氧化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通入硅烷和氨气流量比为1∶1~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氮氧化合物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形成非晶氮氧化硅薄膜后,通过步骤g)对a-SiNxOy薄膜的钝化,具体的为打开循环冷却水系统,反应腔体加热到250~300℃,通入氢气,反应腔内压强保持为0.5~0.6Torr,射频加载功率50~60W,产生氢等离子体,钝化薄膜表面,时间维持10~15分钟,反应结束,关闭氢气气路阀门,降温,抽尽反应腔内残余气体,通入氩气,清洗管道和反应腔5~10分钟,关闭氩气气路阀门,抽尽氩气,关闭系统和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未经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08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光效、高显色贴片光源模组
- 下一篇:传感器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