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0020.7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8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裕旻;卢俊臣;张旭廷;陈致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30/10 | 分类号: | H02S3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苗栗县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框架 及其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光伏模块的外框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的接合强度改良。
背景技术
由于石油存量逐年地减少,能源危机已成为近来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故替代能源的发展刻不容缓。在众多的替代能源中,太阳能具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势,因此一直是最受瞩目的焦点。
目前收集太阳能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光伏模块(photovoltaic panel)来进行转换。为了保护并固定光伏模块,制造者通常会在利用一框架框住太阳能板。一般的光伏模块框架包含四个条状框体及四个L型角连接件,这些框体依序邻接太阳能板而构成一矩形的框架。L型角连接件的两端组接臂是分别插入相邻两框体的卡合槽中,以固定这些框体。
然而,L型角连接件仅接触框体的表面,使得L型角连接件仅能以静摩擦力来防止框体移动,由于模块搬运及系统安装时容易产生较大拉力,故当相邻两框体所承受的拉力大于此静摩擦力时,就会造成框体移动。因此,现有的L型角连接件并无法有效地固定框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其L型角连接件可提升固定框体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可包含至少一L型角连接件、至少一第一框体以及至少一第二框体。L型角连接件包含一支撑体、一第一组接臂以及一第二组接臂。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接臂分别设置于支撑体的不同面。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接臂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及至少一第二铆合孔。第一框体具有一第一外框板以及一第一内框板。第一外框板与第一内框板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一卡合槽于其间。第一组接臂是插设于第一卡合槽中。部分的第一内框板是凹陷入第一铆合孔中。第二框体具有一第二外框板以及一第二内框板。第二外框板与第二内框板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二卡合槽于其间。第二组接臂是插设于第二卡合槽中。部分的第二内框板是凹陷入第二铆合孔中。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铆合孔具有一第一孔径D1,第一孔径D1满足:5毫米≦D1≦25毫米。相似地,第二铆合孔具有一第二孔径D2,第二孔径D2满足:5毫米≦D2≦25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表面。第一铆合孔是设置于第一内表面。第一铆合孔在平行于第一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一孔深T1,第一孔深T1满足1.5毫米≦T1≦7毫米。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第二铆合孔是设置于第二内表面。第二铆合孔在平行于第二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二孔深T2,第二孔深T2满足1.5毫米≦T2≦7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内表面的一第一外表面。第一铆合孔贯穿第一内表面及第一外表面。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二内表面的一第二外表面。第二铆合孔贯穿第二内表面及第二外表面。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还包含多个第一强化肋以及多个第二强化肋。第一强化肋是设置于第一内框板。第一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一导轨。第一强化肋是插设于第一导轨中。第二强化肋是设置于第二内框板。第二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二导轨。第二强化肋是插设于第二导轨中。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还包含多个第一齿状结构以及多个第二齿状结构。第一齿状结构是位于第一组接臂上并抵顶第一内框板。第二齿状结构是位于第二组接臂上并抵顶第二内框板。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还包含一主体容置部,设置于支撑体。第一框体及该第二框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夹持槽以及一第二夹持槽。主体容置部具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与第一夹持槽及第二夹持槽是连通的。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主体容置部具有一外侧转角,外侧转角是呈弧状。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L型角连接件包含一支撑体、一第一组接臂以及一第二组接臂。支撑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是邻接于第二连接面。第一组接臂是设置于第一连接面。第一组接臂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第一铆合孔具有一第一孔径D1,第一孔径D1满足:5毫米≦D1≦25毫米。第二组接臂是设置于第二连接面。第二组接臂具有至少一第二铆合孔。第二铆合孔具有一第二孔径D2,第二孔径D2满足:5毫米≦D2≦2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00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油提醒的方法
- 下一篇:电压调节器、其运作方法以及电压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