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09597.6 | 申请日: | 2013-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强;周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其强;周祥 |
| 主分类号: | B01F15/06 | 分类号: | B01F15/06;C08L95/00;C08L21/00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雪莲;曹晋玲 |
| 地址: | 646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沥青 配料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沥青混合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沥青生产中向沥青中添加胶粉是重要的工序,目前生产中,通常的做法是:设置独立的预混罐,并配有搅拌设备和输出泵,生产时不断地从灌顶加入胶粉和高温沥青,混入胶粉的沥青边搅拌边从罐底泵出送入溶胀罐。
然而,现有的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由于胶粉的比重远小于液态沥青的比重,现有的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在搅拌过程中,大量胶粉漂浮于沥青的表面,混料不充分、反应不彻底。
2、现有的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通常在底部设置出料口,并采用抽吸泵将搅拌后的成品导出、装车,然而在罐内混合的物料中,不仅含有流体的成品,还会存在大量的块状物料,直接通过设置在罐体底部的抽吸泵进行排料、并直接进行研磨,不仅容易造成抽吸泵堵塞、使用寿命缩短,而且排出的物料中含有大量颗粒杂质,出料品质不佳,且出料口高度过低,不便于装车操作。
3、现有的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通常在底部设置有下封头,然而,下封头内侧壁、与底部之间的结构通常呈“L”型,物料在下行时,极易兜在拐角处造成囤积,容易过渡加热老化,影响最终成品品质,并且难于清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料充分的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尤其体现在比重较轻的胶粉能够沉入液面中、并与液态的橡胶沥青充分拌合。
更进一步,提供一种最终导出的成品品质更优、杂质少、反应时间充裕、并且出料口较高,易于后续装车操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橡胶沥青配料加热装置,包括保温合成装置,所述保温合成装置设置有沥青进口、胶粉进口以及混合料出口,所述保温合成装置包括第一合成塔和第二合成塔;所述沥青进口和胶粉进口设置于第一合成塔的上部,所述混合料出口设置于第二合成塔的上部;所述第一合成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合成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之间设置有U型连接管。
采用这样的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顶部投料、并在保温合成塔内加热搅拌均匀后,伴随大量废渣颗粒沉降、并一同从底部导出的方式,本发明中加热搅拌后的沥青,首先经过U型连接管过渡,比重较大的废渣颗粒等杂质随自重沉降于U型连接管的底部、而比重较轻的杂质(如胶粉)无法沉入,因此经过U型连接管过渡后的混合料中杂质含量少,品质高,并送入至第二合成塔内进一步加热搅拌提升品质,最终成品品质佳、杂质少,并且避免了机械研磨杂质含量较高的混合料时、使用寿命短的缺陷。
最优选的,在U型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按需清理U型连接管,避免U型连接管内污物过多、影响混合料品质。
最优选的,U型连接管的内管径大于等于100mm;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满足大多数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杂质粒径,避免出现堵塞的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最优选的,U型连接管的两端与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之间通过轴套连接,采用这样的连接结构,具有强度好、互换性优良的有益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合成塔内设置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搅拌轴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自转叶轮搅拌器,所述自转叶轮搅拌器包括两个横向叶片轴,各横向叶片轴上均套设有旋转叶片,所述旋转叶片的能够以横向叶片轴为转轴转动,所述两个横向叶片轴设置于第一搅拌轴同一径向的两端。
采用上述结构,连接于第一搅拌轴上的旋转叶片,首先以第一搅拌轴为旋转轴进行公转搅拌、即在水平方向内周向旋转搅拌混料,在此基础上,由于本发明的旋转叶片通过横向叶片轴铰接与第一搅拌轴的径向,即:旋转叶片能够在伴随第一搅拌轴转动公转搅拌的同时,以横向叶片轴为旋转轴沿竖向自转,而正是这样的自转过程、进一步提升了物料沿竖向上下混合搅拌,大大缓解了胶粉漂浮于沥青的表面的问题;
并且通过上述自转搅拌,能够将现有工艺难以混匀的配料比例物料强制地将浮料压入至液面以下,提供了更加宽泛的配比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合成塔内设置有拨叉,所述拨叉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合成塔的内侧壁,所述拨叉的另一端能够与旋转叶片相互干涉。
采用这样的结构,当旋转叶片公转至与拨叉碰撞时,拨叉拨动旋转叶片沿横向叶片轴自转,即:利用第一搅拌轴的公转转动来带动旋转叶片进行自转,旋转叶片在这样的结构下公转、自转联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无需其他独立的驱动机构驱动即可自行自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其强;周祥,未经周其强;周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9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口液压防喷管举升装置
- 下一篇:基于阵列多芯的Airy光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