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机的边形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9389.6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8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山村浩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3D47/40 | 分类号: | D03D47/4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形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从线轴引出的至少两根边纱形成边组织的织机的边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在用织机织造的织物的织端,将纬纱用多根边纱缠绕约束,形成边组织。
在该装置中,由三根边纱形成所谓的绞边组织。三根边纱由两根回转纱和一根固定纱构成,两根回转纱和一根固定纱在每次引纬时,其路径上下翻转而形成开口,与此同时,两根回转纱在每隔一次引纬后,在固定纱的左右改换位置,以约束纬纱。
为了实现该边纱的动作,专利文献1的装置具有第一摆动装置和第二摆动装置,该第一摆动装置使引导固定纱的一个筒状的导纱针在上下方向摆动,该第二摆动装置具备回转机构,该回转机构使引导回转纱的两个筒状的导纱针在上下方向摆动并且在两个导纱针的中间位置绕与导纱针平行的轴线回转而改换其位置。
而且,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通过使第一摆动装置的导纱针和第二摆动装置的导纱针均在上下方向摆动,使第一摆动装置的导纱针进入第二摆动装置的两个导纱针之间,形成第一开口,引纬到第一开口后,使第一摆动装置的导纱针从第二摆动装置的两个导纱针之间脱离,形成第二开口,进而,在第二开口的位置,利用回转机构使第二摆动装置的两个导纱针回转而改换位置,由此关于织幅方向改换两根回转纱的路径,之后引纬到第二开口。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专利文献1的装置形成绞边组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平11-505298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形成基于边纱的开口,使第一摆动装置的导纱针和第二摆动装置的导纱针均在上下方向摆动。这样,若使构件往复运动,则在其运动方向(摆动方向)反转时,会因惯性的影响对驱动装置施加负荷。
第一摆动装置仅使导纱针在上下方向摆动,由于导纱针自身是轻量的构件,因此,如果其摆动量小,则施加在驱动装置上的负荷也小。另一方面,第二摆动装置使回转机构也与两个导纱针一起在上下方向进行摆动运动,因此,作为重量物的回转机构的惯性带来的影响大,施加在驱动装置上的负荷变大,随着装置的连续运转,招致驱动第二摆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损坏的可能性大。
尤其是,若将织机的主轴转速高速化,则因所述惯性的影响,作用在驱动装置上的负荷也增大,因此驱动装置更容易损坏,专利文献1的装置不能应对织机的高速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为了解决所述惯性造成的驱动装置的损坏问题,还考虑不使具有回转机构的第二摆动装置进行上下方向的摆动运动。即,考虑使第二摆动装置的导纱针仅进行回转机构的回转运动,以使开口的形成主要通过第一摆动装置的导纱针的摆动运动来进行。
但是,如果要仅通过第一摆动装置的导纱针的摆动运动形成开口,就必然要增大第一摆动装置的上下方向的摆动角度。而且,为了使这种仅由第一摆动装置的摆动运动进行的开口动作在基于第一、第二摆动装置双方的摆动运动进行的开口动作所需要的期间内进行,必须加快第一摆动装置的摆动速度。其结果是,所述惯性对驱动装置产生的影响变大,由此,作用在驱动第一摆动装置的驱动装置上的负荷增大,结果招致驱动第一摆动装置的驱动装置损坏的可能性变大,依然不能应对织机的高速化。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应对织机的高速化的边形成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93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检测阀套油槽对称度的检具
- 下一篇:用于检测阀套油槽深度的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