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8829.6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7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章晖;陈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H01M4/8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11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铅酸蓄电池板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中,成流反应的活性物质需固定在铅基合金支撑的栅格状载体上,这种栅格状载体称之为板栅。板栅本身并不产生能量,理想的电池板栅应具备结构合理、重量轻、耐腐蚀、电阻低、易与活性物质结合等特性。
常用的传统板栅是重力浇铸板栅,其优点是重量轻,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强度高,生产工艺简单成熟,但生产过程对环保设备要求高,效率低,物料损耗大,耐腐蚀性较差。
近十年来,拉网板栅、冲孔板栅及连铸连轧板栅得到推广普及,它们的共同优点是:加工连续,效率高,污染低;板栅经过轧制处理,晶粒细化,耐腐蚀性提高。但是它们也存在相同缺点:板栅各处厚度一致,与重力铸造板栅相比,如果板栅总厚度和筋条宽度一致,则重量增加30%以上,出于成本和电池容量的考虑,这类板栅的厚度都减薄了30%以上(冲孔板栅减薄50%以上),其后果是板栅强度降低、栅格筋条对活性物质的支撑作用减弱,深循环寿命下降。因此,这几种板栅应用范围仅限于大电流、浅循环的启动类电池,对动力电池和固定电池等应用场合并不合适,也正因为如此,目前传统重力铸造板栅在市场上还占绝对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挤压整形,提高了冲孔板栅的强度和加工效率,降低了材料消耗,兼具重力浇铸和冲孔板栅等连续板栅的优点,又避免了这些板栅的缺点,拓展了连续板栅的适用范围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加工方法。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横筋挤压,利用上下运动和左右运动的横筋挤压上下模,横筋挤压上下模合拢时构成型腔,当板栅到达挤压位置时:
(11)横筋挤压下模升起,横筋挤压上模下降;
(12)横筋挤压上下模左右相对运动,对横筋进行挤压,铅合金受力变形并填充上下模构成的型腔;
(13)横筋挤压上下模分离,横筋挤压下模下降,横筋挤压上模升起;
(14)板栅前进一个板栅宽度的步距;
(15)重复上述(11)到(14)的过程,实现连续挤压;
第二步:纵筋挤压:利用上下运动和前后运动的纵筋挤压上下模,纵筋挤压上下模合拢时构成型腔,当板栅到达挤压位置时:
(21)纵筋挤压下模升起,纵筋挤压上模下降;
(22)纵筋挤压上下模前后相对运动,对纵筋进行挤压,铅合金受力变形并填充纵筋挤压上下模构成的型腔;
(23)纵筋挤压上下模分离,纵筋挤压下模下降,纵筋挤压上模升起;
(24)板栅前进一个板栅宽度的步距;
(25)重复上述(21)到(24)的过程,实现连续挤压;
第三步:挤压修整,上下修整模上下运动,消除纵横筋、边框和极耳的挤压凸起和毛刺,并在两板栅分界处挤压出“V”型槽口。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与重力浇铸板栅相比,本发明的板栅是冲孔后固态挤压成型,较之重力浇铸板栅的液态浇铸成型,晶粒更小,耐腐蚀性强,并且实现了连续生产,效率更高;另外,挤压加工的机械强度远优于铸造加工,在同等强度下,冲孔挤压板栅可以比重力浇铸板栅轻10%以上。
2、本发明与拉网板栅、冲网板栅和连轧连铸板栅相比,具有更加合理筋条截面,同样重量的极板,涂膏时膏体超出板栅的厚度降低,接触面增大,与活性物质的结合更加牢固,而且:
(1)与纯粹的冲网板栅相比,本发明板栅通过挤压整形,机械强度大大提高,在相同的强度下,本发明板栅所需材料大为降低;本发明板栅的强度主要由挤压整形获得,相同重量的板栅,厚度减薄,筋条加宽,而宽厚比的加大,降低了冲孔难度,提高了冲孔模具寿命和冲孔效率。
(2)与连铸连轧板栅相比,在同等重量情况下,本发明板栅的截面更合理,强度更高,并且,本发明板栅是固态成型,无脱模问题,而连铸板栅液态成型,需要严格控制成型带温度,还需预先涂覆涂膜剂,工艺复杂,成品率相对较低。
3、本发明的冲孔挤压板栅,通过挤压整形,提高了冲孔板栅的强度和加工效率,降低了材料消耗,兼具重力浇铸和冲孔板栅等连续板栅的优点,又避免了这些板栅的缺点,拓展了连续板栅的适用范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待加工板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横筋挤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纵筋挤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先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8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开关
- 下一篇:一种智能割草机器人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