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8618.2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赵俊义;王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6 | 分类号: | C21C5/5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冶炼 不锈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氧化钼粉直接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属于不锈钢冶炼领域。
背景技术
钼是一种重要的合金元素,在不锈钢合金元素中的重要性仅次于铬。向不锈钢中添加钼,可以促进Fe-Cr合金的钝化,从而大大提高不锈钢在还原性介质中的耐蚀性,常用的含钼铁素体不锈钢有00Cr17Mo、00Cr18Mo2,奥氏体不锈钢316L,典型的双相不锈钢均含有2%以上的钼。通常不锈钢生产中的钼合金化都是采用钼铁合金来完成的。
钼铁合金生产流程示意如下:
其中,氧化钼粉是1mm以下的小颗粒,大于1mm颗粒占比不得超过5%。其主要成分为MoO3和MoO2,其中MoO3占比约90%,还有少量的MoO2。氧化钼粉是钼铁合金生产的中间产品,氧化钼粉按照比例添加废钢屑、铝粉、镁粉在反应炉内还原成钼铁,因采用铝还原工艺,故成本较高。同品位的钼铁合金较氧化钼粉价格提高约5000元/吨。
氧化钼是以氧化态存在的含钼合金,如果能将氧化钼粉在炼钢生产中直接使用,可以缺省从氧化钼粉变为钼铁的熔炼环节,从而大大降低炼钢厂采购、生产成本,同时减少钼铁冶炼对环境的污染,因而本发明具有可观的企业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氧化钼粉直接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使用价格较低的氧化钼粉替代高价的钼铁合金,用于含钼不锈钢的冶炼,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浸入式喷枪利用载气携带喷吹方式,将氧化钼粉喷入高炉铁水或不锈钢母液;
原料中95%氧化钼粉粒径均为1mm以下,氧化钼粉中钼含量为59%以上。
所述载气为高压氮气。
所述喷吹的工艺流程为:氧化钼粉加入给料罐,使用高压氮气作载气,将氧化钼粉输送至流化床,实现氧化钼粉流态化,通过转子给料器控制喷吹速度,氧化钼粉通过浸入式喷粉枪喷吹进入高炉铁水或不锈钢母液;因氧化钼与金属熔池中的碳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所以必须控制喷吹速度,防止发生金属喷溅。
所述载气压力为0.5~0.7MPa,载气流量为30~150Nm3/h,喷吹速度为20~50kg/min,所述喷吹枪位距处理罐底标高为1.0~1.5m。
通过高炉铁水喷吹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氧化钼粉加入给料罐,给料罐压力为0.2-0.3MPa;原料中95%氧化钼粉粒径均为1mm以下,氧化钼粉中钼含量为57-62%;
(2)使用高压氮气作载气,载气压力为0.5-0.7MPa,载气流量为30-150Nm3/h,将氧化钼粉输送至流化床,实现氧化钼粉流态化;
(3)氧化钼粉进入转子给料器,通过转子给料器控制喷吹速度;
(4)兑铁:将高炉铁水兑入喷吹处理罐,兑入量68±2吨,扒净高炉渣,要求渣厚≤30mm,要求扒渣后处理罐内金属熔池液面距罐口上沿距离为1000-1200mm;铁水成分满足下列要求:
C:3.5-4.5%
Si:0.2-0.5%
P:≤0.030%
渣厚:≤30mm
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5)测温:将喷吹罐开至处理位,测温,要求处理温度1300±50℃;
(6)喷吹:氧化钼粉通过浸入式喷粉枪喷吹进入高炉铁水处理罐,降枪喷吹,待喷吹枪位降至距处理罐底标高为1.0-1.5m时转子给料器打开,喷吹速度为20-50kg/min,氧化钼粉喷吹量1300kg;关闭转子给料器,继续喷吹30秒以清扫管道中氧化钼粉,然后提枪结束喷吹;
(7)取样、测温,含钼铁水用于含钼不锈钢的冶炼,喷吹后铁水成分、温度应为:
C:2.5-4.0%
Si:0.05-0.20%
P:≤0.030%
Mo:1.00±0.1%
温度:1250±30℃
所述百分比为质量百分比。
通过不锈钢母液喷吹冶炼含钼不锈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氧化钼粉加入给料罐,给料罐压力为0.2-0.3MPa;原料中95%氧化钼粉粒径均为1mm以下,氧化钼粉中钼含量为57-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86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