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8193.5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4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苏佳庆;颜志源;锺基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7/04;F21V1/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灯具,特别是指一种可具有较佳的配光曲线,可使灯管的出光产生光线集中而提高亮度的灯具。
背景技术
按,现在的装潢设计特别是办公室装潢设计,为了追求简单美观通常会在室内空间顶部设置轻钢架天花板,且因具有易于拆卸的设计,而能方便屋内管线系统维修,因此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一般而言,轻钢架天花板以数个纵横交错的T型杆所形成,并围设有数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框体,于框体内包含一座体,以及复数个装设于该座体上的日光灯管,并于框体内穿设有复数个纵向与横向交错的反射板与格栅板,且各反射板与格栅板的两端分别定位于框体,使得日光灯管可藉由格栅板避免掉落。
使用时,日光灯管内的水银经灯管两端灯丝加热蒸发,形成稀薄的汞蒸气,汞原子藉由气体放电的过程释放出紫外光,紫外线再激发涂在管壁上的荧光粉,进而发出白色光;然,日光灯管内的水银为有污染性和对人体危害性的重金属元素,不仅使得日光灯管不容易回收再利用,而且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再者,节能减碳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的重点,世界各国纷纷提倡节约能源的政策、倡导节能的重要性,节能议题瞬时成为当红的发烧话题,相关政府机关均大力宣传人们要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的快速发展,且其具有耗电量低、组件寿命长、反应速度快、省电、低污染及体积小等优点,因此,随着技术的提升,已逐渐发展出可以取代日光灯管用的发光二极管灯管,藉以克服日光灯管所造成的问题。
然,将发光二极管设计成日光灯管形状,并直接替代现有的日光灯管,虽可立即更换荧光灯管当作照明使用,但灯管式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因并未针对发光二极管的光学特性设计,使得整体灯具的配光曲线不佳,如图1所示的配光曲线示意图,一般灯具呈现光形大多为蝙蝠翼形,也就是说在受光面处,符合照明亮度要求的同时,照射面较宽,且从灯管正下方到两侧的光通量逐渐增加;惟,此种光形,照射角度虽较大,但光通量分布不均,灯管正下方的光通量最小,造成照度减低或不足而未能有效发挥照明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在提供一种可具有较佳的配光曲线,可使灯管的出光产生光线集中而提高亮度的灯具。
为达上揭目的,本发明的灯具至少包括:反光结构、弧状遮光结构以及二灯管,该反光结构具有一平直面的底壁、一第一侧壁及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由该底壁一端加以弯折成弧面,该第二侧壁由该底壁另一端加以弯折成弧面,该弧状遮光结构位于该反光结构的底壁下方,该弧状遮光结构的突起部分朝向下方,且该弧状遮光结构并具有复数透光穿孔,该些灯管则位于该反光结构下方且靠近该弧状遮光结构处,其中一灯管的出光面朝向该第一侧壁,另一灯管的出光面则朝向该第二侧壁。
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本发明的灯具于使用时,灯管的出光光线可经由该反光结构进行反射,部分光线再经由该弧状遮光结构的透光穿孔射出,使得整体灯具具有较佳的配光曲线,可使灯管的出光产生光线集中而提高亮度,并可增加出光的均匀度,而形成均匀的一照明区域。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底壁及第一、第二侧壁内侧表面并形成有复数弧状突起。
上述弧状突起的延伸方向与该些灯管延伸方向平行。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该些灯管的位置靠近该弧状遮光结构处,且不低于该弧状遮光结构二末端。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该些灯管的出光面中心方向平行于该反光结构的底壁。而所述该些灯管内具有复数发光二极管。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弧状遮光结构二末端与该底壁间距相同。或者,弧状遮光结构二末端与该底壁间距不相同。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灯具进一步具有一壳体,可供容纳该反光结构、弧状遮光结构以及该些灯管。
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灯具更包含一灯罩,该灯罩接合该壳体,该反光结构、弧状遮光结构以及该些灯管位于该灯罩及该壳体所界定的空间中。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灯具的配光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灯具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反光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弧状遮光结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灯具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灯具的配光曲线示意图。
图号说明:
光轴I
配光曲线L1、L2
出光面中心方向T
反光结构10
底壁11
第一侧壁12
第二侧壁13
弧状突起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81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质量治理和储能一体化节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