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子包衣石缝植树种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8107.0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9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曹世雄;汪雨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世雄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包衣 石缝 植树 种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树种草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抵抗雨水冲刷的石漠化山区种子包衣石缝植树种草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石漠化严重的国家,也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度严重不足、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国家,为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人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植树种草成为了当前主要的解决方法。
现有技术中,在石漠化地区进行植树种草,主要通过人工开挖石头,找寻石缝土壤进行人工造林,不仅成本昂贵,也破坏了石漠化地区原始的地貌生态环境,这种技术违反了原生态保护的原始初衷,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而在石漠化地区提高种植成活率,保证林木生长发育,已成为一个难点,也是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如何在土壤稀缺、石漠化程度高、降水集中且容易形成径流、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下,提高人工植树种草的成活率,降低植被修复成本,就成为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情况,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降低该地区种树种草成本,提高植树种草成功率的种子包衣石缝植树种草方法,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石漠化地区绿化的愿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种子包衣石缝植树种草方法,首先,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子,通过包衣技术把复合肥料和吸水树脂包裹在种子外面;接着,在雨季用飞播或人工抛撒方法把包衣物种子抛撒在石漠化地块的石缝里,完成包衣种子石缝植树种草过程。
所述包衣技术包括:将复合肥料和吸水树脂按10:1比例混匀,然后,将混匀后的混合物和水按5:1的比例再次混匀,最后,再次混匀的混合物与种子按1:10比例放入种子包衣机中,搅拌混匀后形成种子包衣。
所述吸水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盐。
本发明所述的种子包衣石缝植树种草方法,采用包衣技术对种子进行养料和吸水树脂的包裹,不仅使植物种子在雨季吸水后有能力吸附在石缝的石壁和土壤之间,避免了被雨水冲走,而且,利用雨季降水和石缝水分不易蒸发的特点,使植物种子有充分的水肥条件在石头缝隙生根发芽,将根系深插到石缝内的潮湿土壤中吸收养分,大大提高了种子的成活率和石漠化地区植被的覆盖度,实现了石漠化山区绿化的目的。整个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成本低廉,既促进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不破坏环境,特别适于在各种湿润、半湿润石漠化地区飞播造林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种子包衣石缝植树种草方法,首先,在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种子,通过包衣技术把促进植物种子生根发芽的肥料和容易与石头土壤粘合的吸水树脂包裹在种子外面;接着,在雨季用飞播或人工抛撒的方法将包衣种子抛撒在石漠化的地块上,完成包衣种子石缝植树种草过程。其中,飞播或人工抛撒的密度以种子的类型为标准,不同种子适用不同的播撒密度。
具体包衣过程包括:将复合肥料和吸水树脂按10:1比例进行混匀,混匀后的混合物和水按5:1的比例再次混匀,最后,将再次混匀的混合物与种子按1:10比例放入种子包衣机中,通过包衣机的搅拌,完成种子包衣处理。其中,使用的吸水树脂为聚甲基丙烯酸盐。
播撒过程中,由于椭圆形种子不易在石头表面停留,这些种子会随风和雨水自动掉入周边的石头缝隙里,种子可以顺利地在包衣肥料的滋养下完成前期生长过程,并随着后期天然降水的进行,生出的根系会沿着石头缝隙深插到石缝内潮湿的土壤中吸收土壤养分,从而实现了种子的后续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该技术在撒播3年后,植被覆盖度由种植时的10-30%提高到50-70%,而成本仅为传统挖石造林方法的3-15%,大大降低了播种成本,提高了石漠化地区植被的覆盖度,完成了绿化石漠山区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世雄,未经曹世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8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加墨墨盒
- 下一篇:通过白蛉叮咬的利什曼原虫犬类攻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