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多钨酸盐/碳纳米管/壳聚糖三元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07956.4 | 申请日: | 201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5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华;许林;刘树博;仝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327 | 分类号: | 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多 钨酸盐 纳米 聚糖 三元 复合 修饰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杂多钨酸盐/碳纳米管/壳聚糖三元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CNTs)由于具有优良的机械、热学和电学性能而一直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然而,未经修饰的CNTs,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这就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壳聚糖(Chitosan)是一种多糖生物聚合物,它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高的渗透性和强的附着力,且具有氨基和羟基活性基团,满足制备牢固且具有电化学活性的CNTs复合膜的要求。而且,chitosan是天然的阳离子聚电介质,其氨基的质子化在pH<6.5条件下带有高的正电荷。更重要的是,chitosan和CNTs的复合物结合了两种材料的特性,能够为氧化还原介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平台。
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POMs)丰富的氧化还原性质使之非常适合作为修饰电极的材料和电催化剂,已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POMs修饰电极,如电沉积,吸附,包埋到导电聚合物基体中,单层、多层膜自组装法以及碳糊法等。另外,修饰电极的有效面积是降低电极反应过电位,提高电极效率的关键因素。利用纳米材料对电极表面进行修饰是提高电极面积的有效方法。然而,将杂多钨酸盐组装到CNTs表面的报道还很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酸/碳纳米管/壳聚糖三元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选用Dawson型钨磷酸阴离子[P2W18O62]6-作为电化学活性组分来制备修饰电极,以壳聚糖作分散剂,得到了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物,并使该复合物在电极表面形成的膜,再进一步通过静电作用来组装[P2W18O62]6-阴离子到电极表面,其具体步骤如下:
1、玻碳电极的常规预处理;
2、 碳纳米管?壳聚糖悬浊液的制备:将壳聚糖溶于0.1 mol/L醋酸溶液中,制得溶液中壳聚糖的浓度为1mg/ml,将碳纳米管分散到0.1 mol/L醋酸溶液中,制得溶液中碳纳米管的浓度为0.5mg/ml;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超声30分钟得到碳纳米管?壳聚糖悬浊液;
3、取6 μl该悬浊液滴到玻碳电极表面,室温下干燥2小时;
4、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活化处理: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在pH = 2的H2SO4溶液中,在0.0至1.2V范围内循环扫描2-8周以得到稳定的电信号,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经过活化处理后不仅可以得到灵敏的、稳定的电信号,而且还能够减小记忆效应的影响;
5、将碳纳米管?壳聚糖电极移到1 mM P2W18 (pH = 2的 H2SO4)溶液中浸泡20分钟,水洗,并在蒸馏水中浸泡20分钟以除去物理吸附的P2W18,之后便得到P2W18/CNTs?chitosan修饰电极。
本发明杂多钨酸盐/碳纳米管/壳聚糖三元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先在碳纳米管上包裹壳聚糖聚合物,然后利用蒸发成膜的方法使该复合物在电极表面形成薄膜,该层膜有大量的正电荷,可通过静电引力将杂多钨酸盐阴离子吸附在复合物表面,通过上述方法不仅成功的将杂多钨酸盐组装到碳纳米管表面,且极大的提高了多酸/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Chitosan和CNTs?chitosan修饰电极的微观形貌的扫描电镜(SEM)图,其中(A)为Chitosan膜,(B) 为CNTs?chitosan膜;
图2给出了酸化处理后的(a)CNTs,(b)Chitosan及(c)CNTs?chitosan复合物的红外光谱;
图3分别为chitosan,CNTs?chitosan和P2W18/CNTs?chitosan膜的阻抗谱Nyquist曲线;
图4为P2W18/CNTs?chitosan修饰电极在pH = 2的H2SO4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