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诱导血竭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207182.5 | 申请日: | 201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梅文莉;戴好富;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N59/26;A01N59/16;A01N59/06;A01N57/20;A01P21/00;A01N59/08;A01N37/42;A01N43/9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冯琼 |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诱导 血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诱导血竭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血竭(Dragon's blood)是龙血树属植物等基源植物受外界伤害后为抵御外界的进一步入侵而形成的深红色的树脂,富含黄酮类成分,是植物防卫素的一种。血竭为珍稀名贵中药,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生肌敛疮、补血之功效,常用于各种血症,《本草纲目》称之为“和血之圣药”。北非、西亚阿拉伯地区的龙血树(Dracaena.draco)、朱红龙血树(D.cinnabari Balf.f.)和索科特拉龙血树(D.surculosa Lindle.)等龙血树属植物是血竭最早的基源植物。东南亚地区如泰国、越南和柬埔寨产的龙血树属植物D.loureiri Gagnep.也可形成血竭。在国内,目前发现该属两种植物剑叶龙血树[D.cochinchinensi(Lour.)S.C.Chen.]和海南龙血树(D.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可形成血竭。我国中药和植物工作者发现,剑叶龙血树的树脂可作为血竭代用品,1991年被国家批准为一类新药(药材),名为广西血竭。近年来,经植物和药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并经初步医学临床证明:海南龙血树的树脂与进口血竭(麒麟竭)在药理和临床疗效上基本一致,可作为进口血竭的代用品。海南龙血树是国产血竭的另一新基源。现在我国有血竭生产企业十余家,以剑叶龙血树含脂木为原料生产的药物产值每年达5亿多元,全国药剂中含血竭成分的多达60多种。
国产血竭原料龙血树资源因多年来大量的采集应用,已日渐稀少。国内血竭原料年消耗量约600多吨,90%以上为从东南亚进口的剑叶龙血树野生药材,而国外野生资源也将枯竭。为此,急需开展国产血竭原料植物海南龙血树等植物的栽培和血竭的人工培育生产。研究表明,龙血树活体组织的主要成分为甾体皂苷类化合物,而血竭中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在自然界,血竭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采用一些人工方法和技术,诱导血竭成分的产生,加快血竭的形成是海南龙血树栽培和血竭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国外未开展人工诱导血竭的研究,也无血竭原料植物的栽培生产。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分别以人工接菌法和植物激素诱导法对人工诱导血竭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植物激素诱导法无需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因而比较方便。专利公开号CN101032207A公开了一种人工栽培龙血树诱导生产血竭的方法,其在三年生海南龙血树的两年生枝干上钻孔并注入诱导物6-BA,在枝干周围纵切纵沟,用脱脂棉吸湿诱导物6-BA后填充至纵沟中,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将整条枝干封住,待整条枝干变红后,将枝干整条截取,粉碎,提取,得血竭。
虽然上述专利技术大大缩短了血竭的形成时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是血竭产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同时该技术在诱导过程中不但需要钻孔,还需要切沟等工序,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诱导血竭的方法,使得该方法诱导的血竭能够提高血竭的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诱导血竭的方法,在龙血树属植物枝条底部上钻孔,用输液法或注射法将诱导剂输入龙血树属植物枝条中,然后封住孔洞。每1-2个月处理1次,处理6-24个月后,割取树干中形成的红色木质部,晒干即得血竭;
其中,所述诱导剂为植物激素、无机盐,或者植物激素和无机盐的混合物,所述植物激素为茉莉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利、6-BA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无机盐为由下述任意阳离子和任意阴离子组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但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能同时存在:
阳离子:钠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镁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锌离子和铝离子;
阴离子:氯离子、硫酸根、亚硫酸根、硝酸根和磷酸二氢根离子;
特殊的情况,当诱导剂仅为一种植物激素时,植物激素不能为6-BA。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盐为:
⑴Na2SO4、AlCl3和KNO3;
⑵MgCl2和NaH2PO4;
⑶FeSO4、ZnCl2和NaN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1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